黑星病为黄瓜重要病害之一,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并在部分地区成为危害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子叶上产生黄色圆形小点,扩展后子叶烂掉,幼苗死亡。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成株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但以瓜条最易发病。叶片发病,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2―3毫米的黄白色围形病斑,后期病斑内边缘部产生裂纹形成穿孔。病斑穿孔边缘呈星芒状,并留有黄白色圈。病斑接近叶脉或叶脉受害变黑,停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畸形。龙头发病,整个生长点萎蔫,变褐腐烂,2―3天龙头烂掉造成“秃桩”。茎蔓发病,最初产生污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展后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病斑,重时病部龟裂,多数有胶质物溢出,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烟黑色霉层。幼瓜或成瓜均可发病,以幼瓜最易发病。最初瓜条上产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病斑 溢出透明胶状物,以后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的病斑。病斑部溢出胶状物增多,不久变为琥珀色,俗称 “冒油”。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烟黑色霉层。接近收瓜时,瓜条上病斑有时呈疮痴状,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瓜条受害时,常因病斑影响,瓜条生长不均衡,而呈弯曲、畸形。
2.病原CladosporiumcucumerinumEll.etArchnr称瓜疮痂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直立,淡褐色,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不规则形,褐色或橄榄绿色,单生或串生,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丝块随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以黏附在棚室墙壁缝隙或支架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土壤中病残体上病菌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定植的瓜苗。田间植株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分生袍子很快萌发,从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4―7天,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 病菌9―36℃均可发育,但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93%以上才能产生分生孢子,而分生抱子萌发必须要有水膜(滴)存在。病菌喜弱光,在春天温度低、湿度大、透光不好的温室内发病早而严重。发病轻重与黄瓜连茬年限呈正相关关系。黄瓜植株长势,尤其前期长势与发病有密切关系,一般前期长势弱易发病且发病重。黄瓜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