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Apomecyna saltator(Fabr.),属鞘翅目天牛科。异名 Apmmecyna neglecta Pascoe;A.execavaliceps Pic.别名 瓜藤天牛、南瓜大牛、牛角虫、蛀藤虫。分布在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广东、湖南和台湾等地。
寄主 黄瓜、南瓜、丝瓜、油瓜、冬瓜、葫芦等。
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瓜藤,破坏输导组织,导致被害瓜株生长衰弱,严重时茎断瓜蔫,影响产量和品质。被蛀害的植株抗力减弱,田间匍匐于地面的藤蔓易受白绢病菌侵染,加速其死亡。据贵州省荔波县和福建省建阳县调查,受害重的有虫株率高达20%~75%,减产20%~30%。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0.5~12mm,宽约4mm,雄虫稍小。红褐色,湿度大时有些个体呈浅黑褐色。体被灰黄色茸毛,腹面、腿和胫节上疏布由黑色和灰色茸毛嵌成的豹纹。外形特征与南瓜斜斑天牛极相似,主要区别是:触角11节,3 4节长度略短于5+11节;鞘翅前半部白斑排列成近弧形,后半部成一,分别位于翅中区之上和之下,每块斑纹系由数个小斑点合并而成;前胸背板中区有白斑隐现,由小圆斑融合而成,中央较宽两侧较狭。卵与南瓜斜斑天牛无明显区别。幼虫体长12~13mm,宽2~2.5mm,近圆筒形,乳黄色。上颚黑色,头褐色,前胸背板前沿两侧区隐现浅的褐色大斑。各节体背两侧和腹末节生长刚毛。气门圆形,褐色。体节背、腹部上的皱突移动器上的乳状突小而密,呈扁环状排列。蛹长10.5~11.5mm,宽3~3.5mm。初乳白色,渐变为乳黄至黄褐色。背面复眼内缘向内凹,几乎环抱触角窝。前胸背板风帽状,刻点内隐现黑褐色色素,生较长刚毛。触角贴翅基两侧延至第3腹节端部向腹面曲卷。各节腹板中部簇生一横列刚毛,臀板上生褐色三角形小刺。腹面与南瓜斜斑天牛的蛹相似,但末节腹板端沿的弧形褐斑带长而色稍浅。
生活习性 年生1~3代,以幼虫或蛹在枯藤内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后迁移至瓜类幼苗上产卵,初孵幼虫即蛀入瓜藤内为害。8月上旬幼虫在瓜藤内化蛹,8月底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飞至瓜藤上产卵,卵散产于瓜藤叶节裂缝内,幼虫初孵化横居藤内,蛀食皮层。藤条被害后轻者折断、腐烂或落瓜,严重的全株枯萎。成虫羽化后静伏一段时间后咬破藤皮钻出,有假死性,稍触动便落地,白天隐伏瓜茎及叶荫蔽处,晚上活动取食、交配。
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清洁,冬前彻底清除田间残藤,烧却积肥。特别是爬攀在树上和墙、房上的瓜蔓不可留下,可降低越冬虫口密度。(2)六、七月间,加强检查,发现瓜株有新鲜虫粪排挂,用注射器注入内吸性杀虫剂毒杀幼虫。5月份用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5%伏杀硫磷乳油300~4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喷雾时应避开瓜花,以防杀害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