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的识别与防治

浏览次数:423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姜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损失,严重的可毁种,贮藏期继续危害致腐烂。

    此病可危害茎叶,但以危害地下部根茎为主。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斑初为湿润状、污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仅留外皮,手压病部可挤出污白色带恶臭的汁液;根部被害亦造成黄褐色腐烂。根茎受害后地上部的茎呈暗紫色,组织逐渐变褐腐烂,叶片萎凋卷曲,甚至造成全枯萎蔫枯死。若将病茎或地下茎横切,可见维管束呈环状变褐,用手挤压会从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原细菌主要随病姜种和田间其它寄主及其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若引种可造成新区发病。播种带菌姜种或生长期中其它寄主、病残体、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可以通过姜表皮的自然或机械伤口侵入,适宜条件下发病。细菌又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害虫传播进行再侵染。土温25-30摄氏度最适于发病,高温多雨潮湿,特别是暴雨后骤晴,姜瘟可能严重流行。此外地势低、大水漫灌、与茄科蔬菜连作或邻作发病亦较重。

    防治姜瘟应采用以加强栽培管理的控病措施为主,结合使用药剂的综合防治。

    1. 从无病田或无病株选留健壮姜种,播前再淘汰一次。

    2. 轮作可与水稻或葱蒜类轮作。

    3. 姜种处理:催芽前用1:100倍液的福尔马林液闷种6小时,充分晾开散发药味后播种,或用农用链霉素500单位浸种24小时。

    4. 加强管理,高畦深耕翻晒土壤,施优质有机底肥;防止大水漫灌、串灌。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撒少量石灰以防细菌扩散;

    5. 药剂防治:必须发病前预防性施药,可选用克菌康、氧氯化铜、农用链霉素、消菌灵等。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