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豆病害防治:霜霉病

浏览次数:528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缘或叶背面出现不规则水渍状褪绿斑,早上湿度大时尤为明显。病斑逐步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成片,整叶枯死。

(2)发病条件

此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孢子靠气流在毛豆上传播。此病菌发生要求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紧密配合,单从温度来看,孢子囊在5~30℃均可萌发,适宜的温度为16~22℃,孢子萌发侵入温度是10~25℃,最适温度为16~22℃温度高于30℃,孢子活动缓慢,42℃以上停止活动而死亡;单从湿度看,空气相对湿度83%有利此病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采用地膜栽培,降低空间湿度;加强通风排湿、及时排出渍水;摘除病叶、老叶;高畦栽培、伏天高温闷棚、高温烤地(盖膜)。

②生物农药

绿享2号600倍液、井岗霉素1000倍液、OS-施特灵5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③用1:1:300倍波尔多液。

④化学农药

可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1000倍液防治。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