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栽培技术

浏览次数:610
   紫苏是一种中药,近年来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高级保健蔬菜,其嫩茎叶是凉拌、炒食的上等菜肴,播种至采收为100天左右,适宜闽南地区栽培,是一个出口创汇优良品种。 

  一、选好育苗田。在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地育苗。经翻犁细耙后,整成畦面宽1米,沟宽、深各0.3米,畦面的土壤必须细碎、紧实、平整,无杂草和碎石。在畦面上铺上20厘米厚的稻草或甘蔗叶,然后放火烧掉,可显著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二、种子处理与播种。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后取出,放在冰箱的冷藏室约12小时后取出晾干待播。 

  3年栽培实践证明,过早播种可早开花,一般宜在12月上、中旬播种。晾干后的种子用细沙拌匀,均匀地撒在稻草或甘蔗叶烧的灰上,可以不盖种,也可667平方米(1亩)用蘑菇土或土杂肥300-500公斤盖种。种苗田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6公斤。播种后用竹竿搭高0.5-0.6米、长1.2-1.3米的拱棚,棚上盖膜保温。棚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一般7天后开始出苗,10-15天基本齐苗。 

  三、苗期管理。结合拔除苗床杂草,去除较密的弱苗。二叶一心时每亩施10%的人粪尿400-5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薄施一次人粪尿,同时保持苗床湿润。后期如遇气温回升,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徒长,如遇阴雨低温则要及时盖膜保苗。移栽前一周喷一次送嫁苗药,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苗木病虫。

  四、整地与移栽。选择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田的地块,667平方米加入蘑菇土或土杂肥1000公斤,进行深耕晒白,并细耙翻耕,使土壤细碎、疏松、平整,而后整成畦宽0.8米、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畦面。移栽后最初紫苏苗木生长缓慢,20天后才恢复正常生长。于2月上旬气温回升时,选择晴天移栽。移栽前畦面灌足水后排干,用食指和拇指轻握苗木基部轻轻插入土中,并使苗木直立,入土深度为1-2厘米即可。采用双行定植,株距15-20厘米、行距30-40厘米,基本苗数为667平方米7000-8000株。

  五、栽培管理。前期应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浇施稀薄人粪尿或追施尿素2-3次,每次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粪尿1500公斤或尿素20公斤,条施在幼苗基部约10厘米处,切勿施在幼苗的基部,避免灼伤幼苗。中期茎叶大量生长,应追施磷、钾肥,可667平方米追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每采收一次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搭配适量的磷钾肥。

  紫苏生长发育期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分的管理以畦面湿润为主,土面不见白,雨天注意排积水。幼苗长至10-20厘米时应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以后结合灌水施肥,多次进行中耕,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主要虫害是夜蛾类的幼虫,一般以喷施菊酯类低毒农药或用生物杀虫剂。在采收期间极易发生锈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并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后方可采收上市。 

  六、适时采收。紫苏茎长大小适当时方可采收。一般在3月上旬植株主茎高40厘米以上,采下茎长5-6厘米的4叶包心的枝条,并堆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加工出售。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