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褐斑病(斑点病)

浏览次数:430
病原菌学名PhyllostictaamaranthiiEll.etKell.

寄主作物苋菜。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至不定形,大小2-4毫米,褐色至红褐色。后病斑中部稍浅,病斑两面均可见稀疏小黑点。叶柄和茎发病,病斑椭圆形,稍凹陷,褐色,后期也生小黑点。

致病菌为苋叶点霉。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黑褐色,近球形。分生孢子近椭圆形,一端稍细,单胞,无色,内含2个油球。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上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上分生孢子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和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

气温25-28℃,多雨重露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种植过密,偏施速效氮肥,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参见苋菜炭疽病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