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的炭疽病

浏览次数:415
【分布】上海、杭州。

【症状】枝和叶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枝叶上。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枯黄色或褐色小斑,后逐渐发展成圆形至近圆形,淡褐色到褐色,边缘色较深,有不明显轮纹,病斑上散生小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相邻病斑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使叶片皱缩、枯萎,导致脱落。

潮湿天气下,小黑点上涌出粉红色胶状物;6~9月间均可发生,枝杆上有时引起变黑腐烂。

【病原】

病原为真菌,凤仙花盘长孢(Gloeosporiumimpatientis),丛刺盘孢(Vermiculariasp.);分生孢子,前者为椭圆,长椭圆形,元色,内含1~2个油球;后者为新月形,单胞,较大,一般为浅灰褐色;触角锯齿状,每节有丛毛,灰色至褐色;前翅灰褐色,外缘线由半月形点列组成,中室斑纹白色,四周有黑褐色圈。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越冬。翌年初夏,借风雨传播侵染。翌春4月出现越冬代成虫,成虫白天潜伏暗处或枝叶间,夜晚出来活动并产卵;卵散产在植株的茎杆、叶背等处;初龄幼虫吐丝,随风飘移,幼虫不甚活动,但有拟态,常栖于植株茎杆上,形似嫩枝,而不易发现。夏季40天完成1代。卵期5天,幼虫期18-21天,蛹期9-10天。成虫羽化后1-3天化蛹。一般,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严重。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发现被害状,即仔细搜寻捕杀,不为其拟态所迷惑。

(2)园艺防治:结合翻土整地,消灭越冬虫蛹。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将病叶、病株清除。秋末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盆栽凤仙花忌用旧土,以减少侵染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轮换喷洒。幼虫危害期,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


[ 花卉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