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 早在1951年植物学家就已经采到攀枝花苏铁的标本,当时误认作篦齿苏铁,以后又误作云南苏铁。直到1981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类学家正式确认。本种生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殊环境中,它的发现把苏铁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界上推到北纬27°11′,对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有重要价值。随着西南地区的开发,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免遭破坏。现已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攀枝花苏铁株高1-2.5米,干经45厘米。叶集生于茎顶,叶柄有短刺,叶长70-120厘米,羽状全裂,羽片70-105对,条形,长8-23厘米,宽4-7厘米。雄球花序纺锤状圆柱形。雌球花序球形或半球形,直径40-50厘米,大孢子叶上部宽菱状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篦齿状分裂。
本种适应于干旱河谷的特殊生境,能在河谷岩壁的石缝中扎根生长。随着河谷地区经济开发,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应大量迁地移植。在攀枝花公园已大量栽培。在昆明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地都已引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