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种植 » 翠菊种植技术 » 翠菊的枯萎病 正文

翠菊的枯萎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413
翠菊又名江西腊、蓝菊、五月菊、六月菊、七月菊。原产于我国,1728年在我国发现后由传教士殷卡维勒将种子带回巴黎。在我国自然分布甚广,现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要求充足的阳光,不耐荫,不甚耐寒,秋播的花苗可在冷床内越冬。由于根系浅,不耐旱,生长期间土壤应保持湿润,也不耐水涝。翠菊单株花期约10天左右,但因品种繁多,花期有早有晚,栽培不同花期的品种,5月到10月都可观花。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症状: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近地表处或表土下的茎上更为明显。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变种(Fusariumoxysporumvar.callis-tephi),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屑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年。若将翠菊栽植在有病菌的土壤中,植株根部即可受侵染。幼苗出土后10-20天最易发病,苗木木质化后,病害明显减少。病原菌通过土壤和灌溉传播。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严重。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 花卉种植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