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非洲菊繁殖及丰产技术

浏览次数:485
    非洲菊别名扶郎花,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由于它的花朵大,保鲜期长,色彩鲜艳,是作礼品花束、花篮和艺术插花的理想材料。其花朵硕大,花盘直径可达10cm左右;花枝挺拔,花杆长40cm以上,花朵形状富有诗情画意,水插寿命长,又有”扶持郎君,事业发达”之寓意,因而成为主要切花品种之一,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由于非洲菊耐寒性强,产量较高,周年不断开花,市场风险相对较小,经济效益好,易于在农村进行产业化推广。

    非洲菊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我国鲜切花的用量剧增,其种植面积急剧扩大,非洲菊已成为鲜切花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种类。非洲菊还能耐长途运输,切花供养时间长;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年产量10~15枝,如栽培方法得当,每株年产量30枝切花,实为理想的切花花卉。

    我国近20年栽培生产有明显增长,上海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用于切花和盆花。

    繁殖技术

    由于非洲菊为异花传粉植物,自交不孕,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因此非洲菊必须采用无性方式加以繁殖。

    目前,非洲菊多采用组织培养快繁,也可采用分株法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培型品种或育种;可用单芽或发生于颈基部的短侧芽分切扦插。

    有性繁殖

    种子细小,一般盆播,以过筛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基质,将种子均匀播上,然后薄薄盖上一层粗沙或过筛的泥炭,置于20~22℃空气湿度较大的遮荫处,约8~12天发芽,播种后3~3.5周进行疏苗,一般3~4个月,小苗长至4~5片真叶时方可移栽。

    无性繁殖

    可采用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三种方式繁殖。现代栽培常采用组织培养的植株。

    通常采用分株繁殖,但每年每株仅可分出5~6个新株。为了加速繁殖,还可采用扦插和组织培养。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5月进行。将老株掘起切分,每个新株应带4片~5片叶,另行栽植。栽时不可过深,以根颈部略露出土为宜。扦插繁殖:将健壮的植株挖起,截取根部粗大部分,去除叶片,切去生长点,保留根颈部,将其种植在种植箱内。环境条件为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70%~80%。以后根颈部会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穗。一个母株上可反复采取插穗3~4次,一共可采插穗10~20个。插穗扦插后3~4周便可长根。扦插的时间最好在3月~4月,这样产生的新株当年即可开花。组织培养:是利用生物技术快速繁育苗木的一种方法,一般种植者不具备组织培养繁殖的条件,可以直接购买组培商品苗种植。但往往由于这些组培苗较小,需要养成大苗后再在温室定植。组织培养方法:通常使用花托和花梗作为外植体。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0mg/L)+IAA(0.5mg/L);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KT(10mg/L);长根培养基为:1/2MS+NAA(0.03mg/L)。

    非洲菊外植体诱导出芽后,经过4~5个月的试管增殖,就能产生成千上万株试管植株。

    非洲菊最适合的大田移栽时期是4月份,这时移栽的幼苗在8月份就能大量产花。因而,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宜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第1次试管增殖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后每月1次,到翌年2月中旬结束第4次增殖,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试管苗生根;生根后移栽到苗床,养护1个月,再在4月初移至大田。

    丰产技术温度、光照管理

    切花非洲菊喜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栽培环境。植株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白天不超过26℃,夜间在10~15℃以上。种植初期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在适宜的温度下,植株可以不休眠而继续生长开花。秋、冬季由于光照时间短,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花朵质量差。一般白天至少15℃,晚上不低于12℃可以保持花卉生长开花。冬季温度5℃左右可保持植株存活。温度的调节可通过加热、通风、遮阳等措施来实现。冬季光照不足故应增强光照,夏季光照过强应适当遮阳,防止光照过强引起日灼病,由高温引起休眠。一般来说,在清晨8∶30以前,下午17∶00以后及阴雨天,这段时间应把遮阳网打开,让阳光直射植株,中午光强的时候,保持40%~60%的透光性即可。

    湿度

    空气湿度80%~85%较理想,如果高于90%会造成花朵畸形。在夏季,由于温度高,光照往往会加大植株的蒸腾作用,导致土壤干燥、植株缺水。通过遮阳、通风来降温,同时喷雾增加湿度。

    水肥管理

    非洲菊生长旺盛,应充足供水,花期灌水,切勿使叶丛中心沾水,以免引起花芽腐烂,最好使用滴灌。同时,灌溉的水温最好与气温柜一致,一般最低为15℃。水温过低会引起根部病害,适宜的土温和相对湿度及通气也很重要,一般最佳湿度为70%~85%。浇水时间最好在清晨或日落后1h。浇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冬季和阴天尽量避免浇水过多。雨水、自来水和井水都可用来灌溉,但水的含盐度越低越好,水的pH在5.5~6.0之间有不利于植株对肥的吸收。

    切花非洲菊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开花,因而需要在整个生长期不断进行施肥以补充养分。其营养类型属氮钾型,肥料可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比例为15∶8∶25。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为各类病虫害滋生的高峰时节,若氮肥过多,叶组织柔嫩易病,所以春夏之交应控制氮肥用量,以浓度稀而多次施用为宜。在花期,应提高磷、钾肥的施用量,每100平方米每次用硝酸钾0.4kg,硝酸铵0.2kg或磷酸铵0.2kg,夏季5~7天施肥1次,冬季10~15天施肥1次。使用含微生物的复合肥通过微生物作用改善土壤含肥状况,效果较好。施肥量应灵活掌握:苗期少施、孕蕾多施;浓绿少施、黄瘦多施;冬夏少施、春秋多施。

    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600~800mL/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浓度对非洲菊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松土和锄草

    在植株生长一段时间后,需要人工松土锄草。松土时注意不要损坏植株根系。剥叶与疏蕾剥叶:非洲菊除幼苗期外,整个生长期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即边开花边长叶,若叶片过于旺盛,则花数会减少,甚至只长叶不开花,若叶片过少或过小,开花也会减少、变小,花梗变短。因此,可利用剥叶的方法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方法是:A、剥去病叶与发黄的老叶。B、剥去被剪去花的那张老叶。C、根据植株分株情况剥叶,一般一年以上的植株约有3~4个分株,每个分株留3~4张功能叶(整株12~14张),多余的叶片在逐个分株上剥去,不能在同一分株上剥。D、将重叠于同一侧的多余叶片剥去。使叶片均匀分布,利于透光。E、如果植株中间的新生小叶密集,而功能叶相对少,则适当摘去中间部分小叶,保留功能叶,控制过旺的营养生长,中间的幼蕾也能充分采光。疏蕾:疏蕾的目的是提高切花品质使花更具商品性。方法是:在幼苗刚进入初花期未达到5张功能叶或叶片很小时,将花蕾摘除,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发育;当同一时期植株上具有3个以上发育程度相当的花蕾时,摘除多余的花蕾;当切花价低时,应尽量少出花,积蓄养分。

    病虫害防治

    非洲菊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绢病等,多为真菌引起。可以通过土壤消毒、降低空气湿度和定期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虫害以白粉虱为主,可用黄板诱杀。

    非洲菊的虫害主要为跗线螨、甜菜叶蛾、蚜虫、潜叶蝇等。跗线螨是非洲菊的重点防治对象,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治。跗线螨为害严重时遍及整个田块,受害叶片卷曲,变硬变脆,叶背密布锈色斑点,花瓣颜色变褐,难以开放,即使开放者,外围的舌状花卷曲,伸展不开,失去了观赏价值。叶螨多发生在气温高、空气干燥的月份,应增加空气湿度,加强通风,一般采用尼索朗、克螨特、螨博士、杀螨快灵等进行交替防治。其它害虫可用安打、天功、艾美乐、吡虫啉、好年冬等进行防治。为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要轮换使用。在喷雾防治时,应做到全面细致,以减少残留虫口。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疫霉病等。大部分是由土壤所带的病原菌引起的,一旦发生没有切实可行的根治方法,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如整地时对栽培基质消毒,避免连作、浅植,定期喷施杀菌剂,严格栽培管理技术等。杀菌剂可采用科博、世高、福美双、百菌清等。一般1周用药1次,如处发病感染期则2天1次连用3次,并把病株清理出棚及时销毁。

    其他增产措施叶面喷肥

    非洲菊根系为肉质根,吸收功能相对较差,再加上生长期较长,需养分很多,故通过叶面喷肥予以补充养分效果良好。目前市场上叶面肥种类极多,可择优选用。也可用0.2%~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

    人工补光

    初冬季节光照不足,可采用电灯泡补光,特别遇有连阴天气,补光效果尤为明显。补光方法是在棚的跨度中间每隔4~5m安装一个150~200W的白炽灯泡,距地面1.5~2m,于傍晚补光3~6h。


[ 花卉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