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壳二孢枯萎病防治

浏览次数:439
  症状:该病危害植株的花、叶及茎。发病初期,感病花芽呈深褐色至黑色腐烂。花早期受害,往往是一侧受侵染,以后迅速枯萎,并可向下扩展到茎部。感病叶片上产生不规则的黑色病斑,并可通过叶柄到达茎。在茎上可产生较大的黑色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环绕茎周,导致病部以上枯死。发病后期,叶和茎的病部均可产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子囊座。苗床上病株基部组织出现黑色腐烂斑点。

  病原:病原为菊花黑斑小球壳菌,隶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球腔菌属真菌。常见的是病菌的无性型菊壳二孢,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侵染危害。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27℃,在此温度下,仅3天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潮湿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器的产生。低湿度下适合子囊座的产生,高湿度下产生的子囊座成熟慢,若一直处在潮湿条件下,就不会向空中大量释放子囊孢子。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②挑选无病植株作繁殖材料。③药剂防治:苗期可交替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花芽形成后,要减少农药用量,雾滴要细,以保护花芽和正在开放的花,可用代森锰或苯来特代替退菌特和代森锌。 
 


[ 花卉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