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芦荟栽培技术

浏览次数:762
    芦荟又名油葱,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印度,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木立、中华等。本地大棚主要栽培品种为库拉索,别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现将芦荟的植物学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植物学特征特性

    芦荟根多数为须根,少数为球根。芦荟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或短茎,不少为灌木或攀缘植物。草本芦荟叶多基生,灌木和乔木芦荟的叶都为茎生,叶多互生,螺旋状排列,多数为莲座形叶盘。叶多浆,叶肉肥厚。有的叶背有刺或叶面有刺。叶全缘,多具有波状锯齿,少数有纤毛。芦荟花顶生、侧生,总状、伞状、圆锥状、圆柱状或头状花序,通常为无限花序。花有红色、棕色、粉红色、黄色、橙红色、乳白色。果皮多为蒴果,少浆果。种皮灰色或黑色,种子为不规则三棱形至扁平形。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阳光,不耐荫,在蔽荫环境下,多不开花。

    2 大棚芦荟栽培要点

    2.1 整地施肥

    一般要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地。整地深翻并施有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加叶菜类复混肥100kg。畦宽要考虑能架设大棚和覆盖遮阳网。一般畦宽单行0.5m,双行0.6~0.8m。

    2.2 繁殖方法

    2.2.1 种子播种法 种子于春天播种,需砂盘育苗,然后再移植。

    2.2.2 分株法 在早春结合换盆,将母株四周分蘖的新株与母株地下茎切断,作为种株栽培。但此法因分蘖数少,繁殖数量较少。

    2.2.3 扦插法 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是在春夏之间,剪取主茎基部和叶腋间的小侧枝,进行扦插。剪长10~15cm的新芽,用小刀自基部割下,于荫处放置1天,使剪口略干后,插于培养土内。插深3~4cm,1周后方可浇水,约20~30天即可生根。主干也可截下扦插。插枝时间以春天为佳,以利安全越冬。冬天切忌多浇水,以防烂根。一般第二年春季定植。

    2.3 田间管理

    小苗分株后须灌水,但不宜过潮湿。忌中午灌水,灌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cm处有湿土,就可不灌水。夏天干燥时,每隔1~2天灌水1次,每隔3~4周施入人粪尿1次,清除棚内杂草。夏季应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大棚要用遮阳网覆盖。冬季应防冻,外界气温低于5℃时棚内应加温,至中午高温时大棚应放气通风。

    2.4 病虫害防治

    据笔者调查,本地大棚芦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灰霉病,可用10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和粉虱,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3 采收

    在植株成株后可分期分批从下至上采收叶片。可采收部位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殖。用于采收叶片的芦荟,必须3年生以上的成株,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片,多数叶片要有500g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采完的母株必须留有12片以上的叶片,不可超采。收割口部位必是从基部靠基部的进鞘部位。亩成株每年可产鲜叶1万~1.2万kg。


[ 花卉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