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新潮花卉。因其营养生长期短,花期特长,尤其能在国庆、元旦、春节期间开放,很受人们喜爱。它体态丰润,花叶并美,最适于盆栽,可修剪成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多种姿态,用作点缀厅堂廊架或布置庭院花坛,均极相宜。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养护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玫瑰海棠株高25~35厘米,茎肉质、多汁,单叶互生、心形,叶色多为绿色。花型大多重瓣,也有单瓣、半重瓣等。其株形与花色极象球茎秋海棠而又无明显球茎,其花色有紫红、大红、粉红、黄、白等,与秋海棠相比,更为艳丽多彩,因具有玫瑰般的姿、色、香,因而称为玫瑰海棠。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国庆节前后就会开花,陆续开花直到春节,花期长达5个多月。
(2)生长习性 喜欢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生长适温20~25℃,不耐高温,超过30℃生长不良,低于10℃,生长受阻。它属于短日照植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宜于在弱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各个不同的发育期植株对温度的需求有所差别。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遮荫防暑,并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利于越夏。秋季天气转凉,要求适温15~18℃,如再处在12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更有利于花芽的分化,而且形成的花朵品质好,颜色深。开花期喜冷凉湿润气候,在15~20℃的气温下花朵开放时间增长。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上。
2.养护技术
(1)繁殖技术 玫瑰海棠常用枝插、叶插、组织培养等法繁殖。枝插可选用健壮枝条,两节为一插穗,稍带叶片,枝插的介质可选用洁净的砂土、泥炭土和珍珠岩等混合物。插后搭棚遮荫保温保湿,在20℃条件下约20天生根,发根3~5条时,就可定植。叶插可选取健壮成熟的叶片,留叶柄1厘米剪下,将叶片剪成直径6~7厘米大小,插入沙床,叶柄向下,叶片一半露出床面,保持室温20~22℃,插后20天左右生根,长成小苗一般需50天左右,具2~3片真叶时移栽。组织培养繁殖,笔者曾用MS为基本培养基另加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取得成功。其方法是,当组培苗长到高3厘米、根3条以上时即可炼苗移栽。先过渡移栽到塑料穴盘中,移栽基质配比为:蛭石10∶泥炭1。前7天要保湿遮荫,避免阳光直射,以后每7天浇一次0.05%复合肥水,生长30天后就可定植到花盆中或移栽到土壤中。
(2)盆栽基质 玫瑰海棠盆栽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基质为宜。一般以园土6∶蛭石3(或珍珠岩、食用菌渣之类)∶泥炭1(体积比),加适量复合肥混合而成。玫瑰海棠再怕板结,盆栽土如出现板结,要及时用竹签或铁丝松散,每年或隔年换盆和换新土一次,每次换用的盆钵宜较原栽盆略大,并增加新的肥土,以利根系生长。
(3)肥水管理 玫瑰海棠小苗移栽要避开盛夏高温期。生长期间盛夏需遮荫,大棚栽培也需1~2层遮阳网遮盖。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并不大,浇水要适量,切忌大水漫灌。每半月施肥一次,肥料可用多元素复合肥,浓度宜稀不宜浓;忌偏施氮肥,氮肥过多易出现叶片卷曲,影响花形。花芽形成前增施磷钾肥,可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浇根或喷施,7天1次,连用2次,促使花蕾发育。
(4)摘心整形 当幼苗高约10厘米时,就要在第四、五个节位处进行摘心,以促其萌发侧枝。如果侧枝过分生长,则再加以摘心,以便变成一个半球形株型。对衰老枝、病虫枝,特别是过密枝,应及时修剪,减少养分消耗,增加透光度,减轻病虫害发生,促进花蕾形成。
(5)病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和卷叶蛾幼虫,为害新芽、花蕾和叶片等,可选用蚜虱净10%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阿维菌素纯生物杀虫剂4000倍液喷洒防治。常见的病害有斑点病、茎腐病和根腐病等,养护时应控制浇水,加强棚内空气流通,并定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