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巢蛾的识别及防治

浏览次数:521
  荔枝巢蛾(Comoritis albicapilla Moriuti)属鳞翅目巢蛾科害虫,是国内近几年在荔枝上新出现的害虫,我省的广州、博罗、茂名、东莞、惠来等荔枝主产区均有发生危害,其幼虫在树干或枝条表皮下取食,使树皮松驰、爆裂,严重影响树体营养输送,使根系发育不良,枯枝增加,树体衰退,产量下降,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形态特征 幼虫体扁平、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5~20毫米、宽1.5~2毫米、土黄色,体表光滑少毛,体壁蜡质层较厚。腹足退化,3对胸足发达。蛹为被蛹,褐色,长12毫米左右,雌雄蛹末端有明显区别。蛹具有茧,由树皮碎屑、粪粒、吐丝交织缀合而成。成虫8~12毫米,翅展22~24毫米,头部及身体覆盖白色鳞粉,触角雄虫羽状、雌虫丝状。卵接近矩形,长0.55~0.65毫米、宽0.31~0.37毫米,卵壳表面有网状花纹,初产卵黄白色,接近孵化时浅蓝色。 

  二、生活习性 荔枝巢蛾的成虫不活跃,多停留在寄主的枝干上,成虫寿命雄虫4~6天、雌虫4~10天,雌雄比例约2∶1,羽化后第二天即可进行交尾并产卵。卵产在主干或大枝条上的树皮裂缝或伤口处,单粒或几粒一堆,卵粒上常有少量的鳞毛覆盖。幼虫孵出后不久就能咬食并潜入表皮内,在取食危害的同时吐丝缀合树皮、木屑和虫粪等杂物,形成一幅幕帘,为自身营造隐匿场所。随着幼虫虫龄的增长,幕帘和寄主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取食部位也从韧皮部逐渐深入到形成层。 

  三、发生规律 在广东的增城、电白等荔枝产区,荔枝巢蛾每年发生1代,危害高峰期约在9~11月份,此时正达幼虫的4~6龄,为幼虫的暴食期,12月份幼虫进入高龄期,以老熟幼虫进行越冬,越冬场所是被害寄主的树皮下,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越冬幼虫结茧化蛹,成虫出现于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