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串皮虫的发生与防治

浏览次数:367
  梨潜皮蛾,果农称之为“串皮虫”,此虫害轻者危害果树,影响产量,重者导致梨树死亡。 

  一、 发生与症状:一年可发生两代,以1龄幼虫在被害枝条隧道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以在枝干的表皮下吸取汁液为食。初龄幼虫钻蛀的隧道极细,幼虫蜕皮处隧道弯曲扩大,随着龄期的增长,隧道逐渐加宽,5龄以后,隧道汇合成片。后期幼虫不再扩大危害面积,而转向皮下或梨果表皮下层吸食,使受害处形成几层纸片状的枯死表皮,并由一侧裂开,而后干缩翘起。 
 
  二、防治措施 

  1、防治时间。梨树落叶后的12月至翌年3月上旬即梨树萌芽前。 

  2、防治方法。⑴人工防治。果农可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的枝条,将剪下的枝条集存一处进行焚烧,即可消灭越冬的虫源。⑵药物防治。首先,在成虫羽化关键期,可选用50%对硫磷2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洒2-3次,最好每月喷洒1次,即可控制危害;其次,在幼虫隧道爆皮期喷洒对硫磷杀灭幼虫。(⑶溴甲烷熏蒸。苗木接穗时,将苗木放置在温度8-9℃的室内,每立方米投药45克,密闭6个小时,对幼虫杀灭效果可达100%,且对苗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