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大造桥虫的防治方法

浏览次数:34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8毫米,浅灰色,前、后翅上各有一星点,内、外线为暗绿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0毫米,黄绿色,第二腹节背面有1对较大的棕黄色瘤突,第八腹节也有同样的瘤突1对,但略小。蛹棕褐色,长约18-19毫米,臀棘末端二叉。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6月出现,第五代成虫于9-10月间发生。

    [防治方法]

    ①诱蛹或挖蛹。在老熟幼虫未入土前,用塑料薄膜铺设在主干周围,上面再铺湿度适中的松土6-10厘米,诱集幼虫在其中化蛹,再集中消灭。也可在蛹发生高峰期(广东各代分别为11月至次年2月、5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挖掘柑橘树主干周围60-70厘米,深度3厘米的表土,收集蛹带出园外处理。以越冬代和第一代蛹期挖掘最为有效。

    ②灯光诱杀成虫。成虫羽化期每公顷安装1只40瓦的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③刮除卵块。卵成堆产于树皮裂缝处或柑橘叶背,可收集卵块集中烧毁或埋掉。

    ④药剂防治。在一、二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喷药防治,药剂可用100亿个/克青虫菌(Bt)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阿维菌素(螨虫清、灭虫丁、爱力螨克等)乳油3000-4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加0.2%洗衣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0%中西杀灭菊酯(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