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主要病害及防治

浏览次数:373
  枇杷叶污病。多发生在叶背,发病初期为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后期长出烟状的霉状物,最后全叶呈煤烟状。常在多雨或风暴后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首先要增强树势,多施磷、钾肥,并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减少病源菌。发病初期及新梢帛发期,可喷洒6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

  枇杷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贮藏过程中如湿度大则发生严重。此病初期侵染果实,病斑浅褐色小圆点,水渍状,后期逐渐变椭圆形,深褐色,病斑凹陷,上长密生淡红色小点,后变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直至腐烂。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靠风雨传播。果实成熟期遇高温多雨则为害严重。

  防治橼杷炭病应加强栽培管理,在冬季修剪是摘除病果,并集中烧毁。发病安期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以上。

  枇杷叶斑病,该病表现三种类型。

  1、灰斑病:在叶片上发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圆形,后变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有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果实受害后出现明显凹陷的圆形紫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侵害叶片的病斑有急性型和缓慢型两类,急性型常引起叶片焦枯,落叶。侵害枝干的闰斑与枝干病相似,有流胶型和干枯型两类。灰斑病还能为害果实。

  2、角斑病: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小褐点,多呈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环。病斑以叶脉为界,多愈合成大病斑,上长黑色灰状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斑点病: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赤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形成中央灰黄色,外缘赤褐色的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长出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有时排列成轮枝状,多数愈合成不规则形。

  以上三种叶部病害全年都有发生。病菌在被害叶片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侵染。角斑病和灰斑病在干旱条件下发病严重,斑点病在多雨季节发病流行。开沟排水,夏季抗旱等栽培管理工作,在发病初期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