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病综合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511
    桃树流胶病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结果,导致枝势衰老、枝条干枯、植株死亡。发病成因包括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

    一、桃树非侵染性流胶病

    此病在气温15℃以上开始发生,25℃左右雨后湿度大时有可能暴发,气温低于15℃以下病害很少发生。由机械、虫伤、日灼等引起的伤口流胶,开始为白色透明胶状,后颜色逐渐变成褐红色,遇适温高湿时胶状物呈喷发状堆积在伤口表面,主要发生部位为机械伤、虫伤和人为损伤处等。被害桃树树势衰弱,叶片变小变黄,病部容易被腐生菌感染,使木质腐烂。在粘重的黄土、瘦瘠土壤、菜园土和酸碱过重的土壤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果园容易出现流胶病。主要是由于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引起。树龄大的桃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防治非侵染性流胶病首先应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果园排水,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减少树干伤口。同时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预防虫伤。3月下旬至4月上旬桃蚜、桃瘤蚜大量孵化时,喷施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1~2次;在桃蚜、桃瘤蚜孵化后,及时喷施50%抗蚜威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防治。

    二、桃树侵染性流胶病

    此病发生在根颈、主干、枝杈等部位。发病初期,枝干部位出现肿胀,之后流出淡黄色透明树脂,随着时间推移,冻状胶体逐渐呈淡红褐色、棕褐色。若天气干燥,胶状物转变成茶褐色坚硬胶块,呈结晶状,粘附于枝干表皮。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风传播。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着枝条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逐渐严重。1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中旬,入冬后流胶停止。

    三、防治方法

    1.修剪清园

    冬季需剪除病枯枝干,集中烧毁,喷施29%石硫合剂150倍液进行树体消毒,减少菌源;树干用20%~25%石灰乳涂刷杀菌消毒,预防冻害和日灼树干。

    2.乱疤涂药

    桃树发芽前后去除病斑,然后涂抹杀菌剂,在萌芽前或春季用抗菌剂402的100倍液涂抹病斑,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涂抹病株,杀灭病菌,减少侵染源。

    3.枝干涂白

    冬春季节进行两次主干刷白,防止流胶病发生。第1次刷白于桃树落叶后进行,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新鲜牛粪+新鲜石灰涂刷主干,或用巴德粉调配桐油,刷于桃树主干和主枝,减少病虫侵染和辐射热危害,早春将病部刮除,伤口可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再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

    4.药物防治

    若是细菌性病原引起的流胶,用农用链霉素或叶青双等进行喷施和涂刷主干。真菌性病原引起的流胶,可用抗菌剂401、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异菌脲等喷施或涂刷主干,涂刷主干的浓度比喷施树冠的浓度相对提高。主干涂刷之前,用竹片把流胶部位的胶状物刮除干净后,再涂刷药液,或将废旧干净棉布剪成条状浸透药液后包于患处,再用10厘米宽薄膜包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早春树芽萌动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倍液,杀死越冬后的病菌,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505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在桃花生长旺盛期(5~6月间),采用25%施保克乳油500~8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效果更佳。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