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的贮藏

浏览次数:510
龙眼又名桂圆,属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原产我国,是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龙眼果实肉质晶莹透明、营养丰富,果肉鲜嫩,果汁甜美,风味宜人。龙眼果肉中含糖、有机酸、维生素C,还含有粗蛋白、脂肪、粗纤维、维生素K及无机盐等物质。龙眼果实除鲜食外,大多数制成加工品,如桂圆干、桂圆肉、龙眼膏、糖水龙眼罐头等。龙眼还有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学上用龙眼补心脾、治神经衰弱、贫血、浮肿等病症。

  贮藏特性:

 龙眼果实在8―9月份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由于此时果实含水量大、糖份高,呼吸强度特别旺盛,采后的果实生理、生化变化剧烈,鲜果极易褐变变质,极不耐贮藏。在25℃的常温下,果实在1天内就开始褐变,5―6天果皮即已变褐,一周内全部变质腐烂。适宜的低温可以延长龙眼的贮藏期,同时采用一定的化学药剂处理并配以气调因素进行贮藏效果更好,贮藏40天仍色鲜质优,风味优良。

 龙眼属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实,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但呼吸强度很大,是香蕉、柑橘等水果的2―3倍。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比香蕉、梨等水果低得多,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可见龙眼果实对乙烯不敏感。龙眼采后极易褐变,在25℃下1天内就开始褐变,5―6天果皮即已变褐。

  龙眼的采收及采后处理:

  龙眼的成熟与采收时间因地区、品种、用途和气候不同而有先后,贮藏用的龙眼果实应当在充分成熟时采收为宜。龙眼果实成熟的标准,当果皮由青色转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表面变的薄而平滑,绒毛脱落,果肉有坚硬变的柔软并富有弹性,生青味消失,果核有红色转为黑色(红核品种除外),15天左右即可采收。另不同的采后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采收。

  采收应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早晨应在露水干后为宜,不应在中午太阳光强烈、雨天、有台风时采收,因在此条件下采收的果实易变质和发生病害。采时不宜将果穗基部采的太深,应在果穗基部下l―2张复叶处用采果剪剪断,不要伤及树体。果实应轻采轻放,叠放整齐,装筐时,先在筐底放些叶片作垫衬。采摘下来的果实不能在烈日下晒,宜放在树荫下或送库房整理、包装。在包装前,应修齐果穗,坏果与破裂果要剔除,将果穗上的叶子保存下来,有利于贮藏。

  龙眼果实采收后装入塑料周转箱或板条箱内贮藏效果最好,每箱装12公斤左右,以便于运转和贮藏,装箱时要果穗朝外、果枝朝内,轻装轻放。采后应及时处理,最好当天采收、当天处理、当天入库贮藏。

  贮藏品种的选择:

  龙眼的品种很多,全国约有400个栽培品种。由于龙眼品种在一些地方长期沿用实生繁殖,不同地区的同一品种在种性上相差甚大,良莠不一,但也出现一些稀有名贵品种,例如冰糖肉、东壁。它们不但品质好,而且较耐藏。泉州的耐藏性也较好,贮藏50天,好果率达95%以上。在福建的一些品种中,福眼、赤壳、水涨等不耐贮藏。

  防腐处理:

  采取药物防腐结合塑料袋包装、低温贮藏,可以收到满意的贮藏保鲜效果。防腐剂有:新科源果蔬保鲜剂2号、克霉灵(含50%仲丁胺的熏蒸剂)、仲丁胺加赤霉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特克多等。

  克霉灵熏果,将龙眼散果放在0.04毫米厚的塑料袋中,按每公斤用药0.1毫升的剂量,用旧布片吸收,置于袋中,扎紧密封24小时,然后开袋冷藏。如贮量大时,按每立方米库容用药14克的量在库房中密闭熏蒸。也可用药浸果,以原液10―15倍液浸5分钟,取出晾干,装袋贮藏。

仲丁胺既可用于熏蒸,也可用于洗果。熏蒸用量以0.15毫升/公斤果实为宜,对贮藏在塑料袋中的龙眼果实进行24小时密封熏蒸。洗果用原液30倍稀释液浸果10分钟,晾干,装袋冷藏。仲丁胺熏果的效果比浸果的好。

  贮藏方法:

  气调贮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贮藏技术,气调与适当的低温配合,能达到贮藏保鲜的最佳效果。龙眼果实采后,预冷2―3天,对果实进行整理,剪除劣果、破果后,用2.5%新科源果蔬保鲜剂2号或用0.1%甲基托布津淋洗果穗以杀菌消毒,装入塑料周转箱内,然后入库,并调整库内的贮藏指标达到贮藏要求,其贮藏指标要求湿度85―95%、温度4―6℃。库内的气体指标以氧6―8%、二氧化碳4―6%较为适宜。

  选无病、无虫、无伤的果实在20℃以下的房中进行速冻前处理,然后用含3%柠檬酸、2%亚硫酸氢钠的溶液洗果,或用包聚型复方卵磷脂100倍液洗果,稍晾干后,用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盛装,每袋500克,封口,在-25℃下速冻,在-18℃下贮藏。速冻会引起裂果,一些果皮较薄、果肉较厚,含糖量较低、含水量较高的品种,裂果率较高,不适于速冻。速冻龙眼贮藏1年之久,基本上仍能保持新鲜龙眼的风味。

  4.9贮藏病害的防治

  (1)低温冷害龙眼一般在5℃以下低温就可能发生冷害,果皮褐变并易染病腐烂。不同品种龙眼的冷害温度界限不同,如福建的泉州本、福眼等品种较耐低温贮藏,在3―4℃下贮藏未见冷害。

  (2)气体伤害龙眼可行气调贮藏,但龙眼耐二氧化碳能力有限;若浓度超过10%,会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伤害,果肉中乙醇含量明显增加,风味品质改变。

  (3)霜疫霉病是我国荔枝和龙眼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大田发病会造成大量落果,在贮藏运输期间发病则引起大量烂果,严重时烂果率达30%―80%。自幼果至成熟,果、果柄、果枝均可被害,病斑多发生在果蒂处,初期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形褐色斑,病斑扩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全果呈暗褐色直至黑色,果肉腐烂,有酒味和酸味,有褐色汁液流出。在潮湿情况下,果肉腐烂,病斑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

  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疫霉菌属。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和病果上越冬,翌年春末夏初,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湿度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很大的影响,假如果实采收前连续阴雨,可加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①控制果园湿度,搞好田间卫生,结合喷药保护,减少病源。②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喷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③果实采收后用新科源保鲜剂2号进行防腐处理。

  (4)酸腐病。龙眼果实采后病害主要是酸腐病。多发生于虫伤果和成熟果,是贮藏运输期间危害较大的病害。该病一般自果实蒂部开始发病,病斑呈褐色不规则小斑,以后逐渐扩大至全果变褐腐烂,果肉腐败酸臭,果皮变脆易裂,转为暗褐色,流出酸水,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菌孢子)。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地霉属,广泛分布于土壤内,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在果实贮运和销售期间,靠病健果相互接触传染,或由伤口侵入。被荔枝椿象、爻纹细蛾和蛀蒂虫危害的果实,或者采果时受机械损伤的果实易发病,但是采收时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龙眼病虫害。②采收装运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与果蒂,特别不宜用尖头剪刀采收。果穗的果柄剪平,以避免刺伤健果。③选果后立即用药液浸果。采后用新科源保鲜剂2号、新科源保鲜剂3号、甲基托布津、苯甲酸钠、双胍盐等处理都有较好的防腐保鲜作用。


[ 果树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