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430
    1.发病原因 2004年全区水稻大面积发生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秧苗柔弱.抗病力低,遇低温和低温时段导致青枯型立枯病发生。个别农户粗放育苗、床土pH值偏高、补水方法和时间不合理,改浇水为灌水刺伤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也是青枯型立枯病发病原因。

    2.预防措施①合理配制营养土,采用60%~70%旱田或园田无除草剂表土,掺入30%~40%稻毛或稻乱沤制的农肥,使床土疏松含气量增多。②合理补肥调酸,加入适量床土调制剂使pH值保持在4.5~5.5之间。催芽播种,缩短出苗期.减少种子养分损耗。③立枯病病原菌主要是土壤寄生,在播种前或秧苗1叶以前及时施用甲霜灵或恶霉灵等药剂灭菌,可降低病理性立枯病发病几率,一般用育苗灵、立枯清、育秧灵、移栽灵等药剂灭菌效果很好。④根据床内温度及时炼苗,坚持“高温不捂,低温不揭,适温不丢”的原则,出苗后28℃~30℃为宜。秧苗1.5叶开始通风,白天保持25℃~28℃,夜间盖膜保温。2.5叶前后温度控制在20℃~25℃,3叶期选好天炼苗,逐步实行日揭夜盖。⑤不要浇水太勤,当床土表面发白或秧苗出现干枯状时浇水,每次浇水要足,禁止大水漫灌。秧苗若出现脱肥,每床(20平方米)可用500克磷酸二铵配制1%溶液浇施。

    3.治病措施秧苗发生立枯病后很难救治,往往成为弃苗。但采取积极措施,病害秧苗损失会降低很多。①在秧苗发病初期用育苗灵、立枯清、育秧灵、移栽灵等药剂灭菌,可控制病害蔓延,有治愈效果,对生理性立枯病也有促进根系发育达到缓解病情作用。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可改用同类药剂杀菌效果更好些。今年我区采用的是移栽灵、壮苗宝、黄秧抗病青等药剂。②酸化床土秧苗发病后,可用92.5%~98%浓硫酸配制500~800倍溶液浇施床土,达床土饱和为止,再用清水洗苗,以免叶面灼伤。③遮阴防晒,青枯型立枯病采用此法效果好,因为青枯型立枯病主要是水分入不敷出造成的,遮阴防晒可减少叶面蒸腾。④秧苗发病不宜直接施用化肥,以免刺伤根系,病害蔓延加重,若脱肥严重可喷施叶面肥,如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等。⑤温度管理,秧苗发病后温度要严格管理,应控制在25℃~30℃。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