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田种植 » 水稻种植技术 » 水稻缺锌防治 正文

水稻缺锌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61
    1.概述 

    锌在作物体内能够促进酶的活动,而且在摒化还原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缺乏时作物体内积累硝态氮,生长发育受阻,蛋白质、淀粉的合成也受影响。

    含锌量较多的有:大豆、小豆等豆科作物及松蘑、得菇等菌类。与此相比,含量较低的有:水稻、麦类和海带、裙带菜等海藻类。

    当土壤中含锌较少时,作物对锌的吸收较少,如果增加施用量,就能吸收相当多的量,如果土壤为酸性,则锌吸收显著增加。至于锌在作物体内的生理意义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2. 症状 

    水稻缺锌症多在移栽后2~4周内发生。新叶中肋及其两侧褪绿而黄白化,叶片展开不完全,失绿部份渐呈棕红色或赤褐色,叶鞘脊部也可失绿而黄化,老叶叶身出现散生的红棕色斑点,叶尖发红枯萎而呈赤枯状的田间景观;严重时,叶枕距平位甚至错位,新叶叶鞘比老叶叶鞘短而呈“倒缩稻”,植株明显矮缩,如病症延续到抽穗期,则不能正常抽穗,此时叶色深浓,叶形短小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叶片发脆易折断。   

    3. 发生原因 

    ①土壤pH:虽然酸性至碱性土壤均有可能发生缺锌,但石灰性或次石灰性土壤上较易发生缺锌。另外,种植在石灰窑附近土壤上也容易发生缺锌症。

    ②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土壤长期渍水,还原性强,容易导致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

    ③施肥不当:过量施用磷肥、氮肥或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一方面会影响水稻对锌的吸收,另一方面会造成水稻体内养分不平衡,诱发缺锌。

    ④气候条件:气温低,土壤有效锌的含量低,易发生缺锌,另外,强光多照时也可促发缺锌。 

    4.防治方法 

    (1)对已发生缺锌的秧苗,可用0.2~0.3%硫酸锌液作面肥喷施,一般可消除缺锌症状。

    (2)种植绿肥,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水稻植株缺锌症状减轻,因为绿肥可以提高土壤耕作层中有效锌的含量。在平整土地时,要注意保护表层土壤,因为表土层中含锌量较下面生土多,如不注意,容易引起缺锌。

    (3)增施硫酸锌作基肥。每667m2用1~1.5kg硫酸锌耕翻入土,作基肥。由于锌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因此施用一次,可管2~3年。在施用时,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施,但要避免与磷肥混施。

    (4)用0.1~0.2%的硫酸锌液连续浸种12小时。或在秧苗3叶期、移栽前3~5天、大田移栽5~7天或10~15天均可喷施锌肥,喷施浓度均为0.1~0.2%。

    ①改善土壤环境。由土壤还原条件下锌的有效性降低所引起的缺锌,可采用冬季耕翻晒垡,水稻生长期间提前落干、晒田等技术措施,提高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锌的有效性。对于大面积成片的低渍水田,应开沟排水,强化农田基本建设,以防止水稻缺锌。

    ②合理施肥。在低锌土壤上要严格控制磷肥和氮肥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化学磷肥,尤其是过磷酸钙;在缺磷土壤上则要做到磷肥与锌肥配合施用;同时,还应避免磷肥的过量集中,防止局部磷锌比例的失调而诱发缺锌。对于水稻,还应避免大量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料,保证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和水稻根系对锌的吸收,防止因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而促发水稻缺锌。

    ③增施锌肥。锌肥的施用以作基肥为宜。用硫酸锌作基肥时,通常用量为15~30公斤/公顷;另外,还可叶面喷施锌肥,一般用0.15%~0.30%的硫酸锌,锌肥用量为2.0~3.0公斤/公顷,生育期间连续喷施2~3次,间隔5~7天。水稻秧田施用锌肥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对移栽后水稻缺锌的发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锌肥的当季利用率低,残效明显,因此,不一定每年都要重复施用锌肥。

    2.锌中毒症的防治

    ①控制污染: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适时监测,谨防其对土壤的污染。

    ②合理施用锌肥:根据水稻的需锌特性和土壤的供锌能力,确定适宜的锌肥施用量、施用方法及施用年限等,防止锌肥施用过量而引起水稻锌中毒。

    ③慎用含锌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含锌废弃物作有机肥料施用时,要严格监测,用量和施用年限应严格控制在土壤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