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38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属于黄单孢杆菌属细菌,病菌多从叶片气孔侵入,在水稻任何生育期均可出现病症。病斑为短而细的窄条斑,条纹出现在叶脉间,对光观察,病斑呈现半透明、水渍状,后期变红色,条斑上菌脓数量很多,尤其在叶背上,干燥时不易脱落。水稻细条病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也是我国水稻上唯一的检疫对象。我国最初于1953年在珠江三角洲的番愚、中山、三水、东莞及海南岛发现。自80年代以来,由于种子的南繁北运,病区的调种,且缺乏种子带菌的检测技术,以及种植感病的丰产杂优水稻品种,细条病的发生又迅速回升,1983年以来先后在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市、区发生流行。 

    目前防治此病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检疫、种植抗病品种及加强栽培管理,并辅以一定的化学防治。因杂优水稻尚缺抗病组合,且病害发生面广而又分布不均,给种子检疫带来很大的困难;丰产稳定的栽培措施又较有利于病害发生,而化学防治则尚未有很好的特效农药。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