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本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302

  近年来,由于气候比较异常,水稻多种病虫害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要重视预防这一环节,往往较少的预防投入,就能收到较大的效益。下面将当前影响我市水稻产量的主要病虫害介绍给大家:

  1、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田病害,一般受害轻的减产5―10%,严重的减产50―70%。随着水稻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该病有加重的趋势。

  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到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

  导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1)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地追施氮肥,水稻徒长嫩绿;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都有利于发病。

  (2)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最盛,田间小气候在25---32度时,又遇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

  (3)矮秆多穗型品种因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感病。

  那么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我市一般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这一期间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情况进行防治。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连续防治2---3次,间隔7---10天。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在耙地后大面积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边杂草。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分蘖浅水,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药物防治。这是当前防治纹枯病最有效的方法。应在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25%粉锈宁等。

  2、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病菌侵染水稻不同部位而引起的水稻病害。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前发生,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我市很少发生。

  (2)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适温、高温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这种类型的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小白点。气候适宜发病时,可转化为急性型病斑。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第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