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玉粳(水稻)

浏览次数:869
    吉玉粳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恢73/秋光育成的早粳常规稻新品种。<培育者>=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特征特性  该品种有以下特点:

    1.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状  生育期135天,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对光温反应钝感。株高95~100厘米,株形紧凑,叶片直立,叶鞘、叶缘、叶枕均为绿色。分蘖力强,单本插秧分蘖20个以上。穗较大,平均每穗粒数100 粒左右,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90%以上。粒形椭圆,颖及颖尖均为黄色,无芒,千粒重25克。

    2.高产稳产  1993~1995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2千克,比对照藤系138增产6.2%;1994~1995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7.9千克,比对照藤系138增产7.5%。

    3.抗性强,特别是抗稻瘟病能力表现突出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多年分菌系接种鉴定和多年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抗苗、叶、穗瘟病,抗病性强而稳定,耐盐碱。插秧后返青快,早生快发,茎秆强韧抗倒伏,抽穗后灌浆速度快,青秆绿叶不早衰,活秆成熟。

    4.稻米品质优良  经中国水稻所谷化室测定,糙米率83.74%,精米率75.74%,整精米率69.84%,透明度1级,粒长4.72毫米,长宽比1.64,垩白率7.0%,垩白度12.5%,糊化温度7级,胶稠度6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7%,蛋白质含量9.93%,其中7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两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5.适应性较广  吉玉粳适宜在吉林省中熟稻作区、辽宁北部、黑龙江南部以及内蒙哲盟等东北稻区栽培。1996年吉林省推广面积达161.7万亩,居全省种植品种第一位,约占适宜种植区域的40%以上,目前已成为生产上主栽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达427万亩,创经济效益4.2亿元。预计推广面积可达500万亩。  

    地区及技术  栽培规程:

    产量目标:亩产量570~600千克。产量构成因素每平方米16~20穴,有效穗数400~500穗,每穗结实粒数85~90粒,千粒重25克。主要生育时期:播种期4月10~15日,插秧期5月15~20日,出穗期7月25~30日,成熟期9月20~25日。

    1.稀播育壮秧  播种前种子用浸种剂严格消毒,防止恶苗病发生。采用旱育苗,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150~200克。出苗后适时通风锻炼,防止立枯病发生。

    2.适时插秧  在培育壮秧基础上,于5月中旬插秧,行穴距30厘米×17~20厘米,每穴3~4株苗,保证插秧质量。

    3.合理施肥  提倡增施农家肥,亩用量1000~1300千克,每亩施纯氮7.5~10千克、五氧化二磷5~7千克、氧化钾6~7千克。

    4.科学灌水  要求做到浅水插秧,寸水缓苗,浅水分蘖,有效分蘖末期适当晒田,深水护胎,开花后间歇灌水,生育末期不要断水过早,以防早衰。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防病:出穗前5~7天用络胺酮或DT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用富士一号乳油等防治稻瘟病,穗颈瘟要防治2次(出穗前后各1次)。防虫:6月上、中旬潜叶蝇成虫产卵盛期用5%甲拌磷0.5千克/亩对细砂20千克撒施;7月10~20日二化螟蛀入稻秆时施杀虫双防治。灭草:插后5~7天用丁草胺和草克星等防治碑草,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