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6.4天,比对照秋光迟熟4天。株高88.5厘米,每穗总粒数108.7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1.9克。抗性:稻瘟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垩白米率4%,垩白度0.3%,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北方稻区秋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0.8%(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68.3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1.3%(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2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1.1%。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9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2.8%。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秋光同期播种,采用秧盘育秧每平方米播种150-200克,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2、合理稀植:栽插规格为30×13.3厘米或30×16.7厘米,每穴栽3-4苗;3、肥水管理:亩施标氮硫铵60-65公斤,施肥原则前重后轻;水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够苗及时晒田,出穗后干干湿湿,后期不可断水协早以防早衰;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偏迟,产量中等,中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辽宁北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及新疆稻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