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收获成熟”

浏览次数:307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每年的7~10月是水稻收获季节,全国的水稻收获从南至北逐步展开,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问题曾经是困扰农机人的一大难题。不过经过广大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的跨越性发展,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以长江流域为中心,从东向西呈梯度,出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态势。

  机插秧在探索中成为主流

  水稻生产不但用工多,而且劳动强度大。无论是插秧、田间除草与收割,人们都要不停地弯腰。为了解决生产水稻"三弯腰"的难题,几代农机人为此呕心沥血,但结果大都一样,收获的只有两个字---伤心。因此,水稻机械化成为农机人心中曾经的痛。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之后,农机人再次将目光转向了水稻机械化问题。通过技术交流,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推动,以及一系列的技术攻关,水稻机械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水稻机械化技术体系也在探索中日臻成熟。

  针对水稻机械化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水稻栽植,因地制宜,形成了以机插秧、抛秧和直播并存,以机插秧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模式。那么近年来机直播和曾被大力推广的抛秧怎么又被重出江湖的机插秧所替代呢?对此,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成芳女士作出了详细解释。她说,三种栽培模式都可以解决水稻栽植问题,但各有优缺点。机直播成本最低,省去了育秧环节,但受农时和气候限制多,决定了其只能是一种在局部使用的技术。抛秧虽然也有装备简单、易推广、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栽培无序、不均匀、易出现漂秧,不能充分利用温、光、土地资源,且抗灾能力弱,同样存在根浅、易倒伏等问题,且小苗生育受残留秸秆的影响较大。而机插秧虽然是一种传统技术,却可以避重就轻,实现省工节本高产高效,同时在不同地区均可适用。黑龙江农垦机插的成功及新疆伊犁稻区对插秧机的需求,说明北方可以用;江西已有50多台插秧机,搞了两年均获成功,说明南方及双季稻地区也很适用。今年的湖北、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多点示范,积极性很高,成功在握,这说明了一个发展的趋势。江苏经过5年的试验对比,证明机抛秧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机直播是部分地区适用的技术,机插秧是通用性的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实践证明,标准化育秧技术是实现机插优势的关键。要搞机插秧,秧苗是关键。以前推广的工厂化育秧成本太高,农民难以接受,缺乏大面积推广的现实基础。农机部门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探索出的双膜育秧、软盘育秧技术不仅可以培育出适宜机插的健壮的秧苗,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简便易行,家家户户可以搞,成本较工厂化下降3/4,较常规育秧下降1/3~1/2。

  全喂入与半喂入各领风骚

  在水稻机械化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收获上,形成了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全喂入和半喂入水稻收获技术并举,高低搭配的格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稻收获机械技术已经成熟,主流产品有三大系列。一是最早发展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一般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价格低廉,经济性好,但辉煌期已过。最近在南方又出现了一种袖珍版产品,割幅不足1米,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价格万余元。二是采取全喂入方式,履带式行走,通过性、适应性较好,割幅1.6~2m,喂入量1.5~2公斤/秒,总损失率≤3.5%,含杂率和破碎率≤2%,价格在4万元左右,经济性高,性能可靠,适合中国国情,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市场潜力很大。全喂入自走式水稻收割机是我国独立发展的产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近一个时期出现了向大割幅发展的趋势,以满足跨区作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三是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上的高端产品---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市场上角逐的产品不少,不但有日本、韩国的产品,国内的生产商也有十家以上,价格从11万~23万元不等,目前优势产品为久保田的PRO488和洋马人民号,但国内产品技术进步很快,正在对国外产品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其适应高产、高秆、高含水率、高湿烂田和倒伏作物,且不破坏秸秆,便于再利用,很受欢迎,但一次性投资大,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年市场总量在3000台左右。

  目前,国内品牌的发展、产品的不断成熟以及有力的价格优势,迫使国外产品降低价格,对水稻机械化的发展非常有利。在市场上,尽管可以看到久保田、洋马、井关、东洋、碧浪等插秧机产品,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一些国内企业。此外,像台资三久系列谷物低温干燥机、日本金子远红外线谷物干燥机等也纷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设厂。所有这些,都为水稻机械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创造了条件。

  上升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的水稻机械化事业刚刚开始,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指出,到2003年底,我国的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到了1347千公顷,比1995年翻了一番,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了5.08%,比199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机收水稻面积达到了6202千公顷,是1995年的8倍,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了24%,比1995年提高了21.6个百分点。

  从理论上讲,还分别有95%、76%的水稻等待我们去实现机械化,我国基本实现水稻机械化的路还很长很长。

  江苏水稻生产耕翻、灌溉全部实现机械化后,水稻机收水平已达70%左右,高性能插秧机总保有量今年将达7000多台,今后将主攻种植及烘干加工两个难题。上海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20.2%,机械化收获水平高达88.6%。广东人大通过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的决议》,省政府安排7亿元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争取到2010年,主要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左右。在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区,收获机械市场已经启动,成为极具成长性的市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水稻机械化从东向西将呈现出阶梯式发展的格局。除东部之外,中部、西部的市场将逐步发展,为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的水稻机械化事业,将在从东向西的发展中,走向辉煌的明天。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