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新品种――浙农大454

浏览次数:422
    浙农大454是浙江大学农学系从复交组合丙889/中8029//台202选出的中熟晚糯新品种。经过4年7代病区鉴定及选择后定型。1998年扩大试种数万余亩,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浙农大454株高约80cm,分蘖力中等,茎秆细韧,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谷粒大而饱满,青秆黄熟,谷粒椭圆形,谷壳及穗尖呈黄色,较易脱粒。收割后米粒变白较快。浙农大454受到各地种子公司和农户欢迎的原因是:

  1、穗型较大,千粒重高,每穗实粒数约70,千粒重30g。

    2、抗病力强,稳产性好。1995―1998年各地试种浙农大454在田间未见稻瘟病、白叶枯病发生。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稻瘟病抗性3―7级,优于对照秀水11,白叶枯病抗性2―5级。

    3、熟期适中,适应性广。该品种适合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全国南方区试AMM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市尤为适应。

   4、商品性优,糯性好。该品种脱粒较易、翻晒时稻米变白块,米粒大而白、糯性好、商品优良,制作的年糕口感好。199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检验,浙农大454精米率、粒形、碱消值、胶稠度4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产量表现 

    1996、1997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573kg和427.3kg,比对照种秀水11增产4.62%和9.65%,两年平均亩产442.3kg,比对照秀水11增产6.99%,其中1997年产量名列榜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8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亩产480.44kg,比对照种秀水11增产9.6%,产量名列第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同年,在浙江省双季晚稻生产试验中7个点平均亩产446.6kg,比对照种增产4.22%。全生育期比对照短1.7天。1999年将继续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同时进行生产试验。1997―1998年在浙江省长兴、富阳、嵊州等地生产示范,均表现高产、稳产。如:长兴县良种场繁种33亩,亩产量达508kg。嵊州市良种场种植双季晚稻示范片50.73亩,平均亩产量高达475.9kg。近几年内浙农大454可望成为浙江省糯稻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栽培要点 该品种属大粒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在确保一定穗数(25万―28万)基础上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争取较多粒数(约70粒)。一般可和当地晚粳、糯品种同时播种,作单季稻于5月底6月初播种,双季稻于6月20―25日播种,秧龄30―35天。播种前用“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天2夜杀菌处理,清水洗净后待播,以防治恶苗病。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大田施肥应前重后轻,促进早发,确保有效穗。8月15日后停止用肥,使水稻青秆黄熟。该品种对钾肥的需求也较高。生育期间应注意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虱、蚜虫等危害,水浆管理上前期浅灌,中期适度搁田,后期干干湿湿。以减轻纹枯病发生。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