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化学防治

浏览次数:393

       采用轻型种植方式播种的旱稻,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好,尤其是今年,国家提升了稻谷的收购价格,种旱稻的比较效益显著提高。然而,对于习惯于种植花生、玉米、大豆的正阳县等旱作区的农民来说,旱稻田杂草的防除技术却知之较少,对以稗草为主的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不知所措,防治成本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目前旱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稗草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一是稗草种类多,种间变化大,且种子存活时间长,有的可存活几十年,一旦萌发条件满足即可萌发生长。二是用药量不足,用药时土壤湿度不够,前期防效不好,后期稗草发生严重。三是稗草对部分药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强。四是除草剂使用方法失当。封闭型除草剂只对萌动时的杂草种子有作用,茎叶处理型除草剂只对杂草的茎叶有作用,不同的除草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二氯喹啉酸钠盐施药前不必排水,而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稻杰)施药前田间不能有积水。五是最佳施药期没抓住,致使稗草草龄偏大。六是靠天等雨,不适时进行人工给水,施药后无法保证田间湿润或有浅水层,致使除草效果大打折扣。

  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防除方法 杂草与旱稻共生期长,一次施药很难控制整个生长期杂草危害。生产上多采用封(播后芽前土壤封闭处理)、杀(苗后前期茎叶处理)、补(分蘖期进行)三次除草。芽前封闭处理:30%丙草胺乳油(加安全剂)每亩用100~150毫升或40%丙·苄每亩用60~70克 (含安全剂),于播后稻芽吐白时(播后2~3天)对水30~50公斤地面喷雾。50%丁草胺颗粒剂每亩用1公斤,犁后耙前撒施,3天后再行播种,或50%丁草胺乳油每亩用150~200毫升,播后2天内地表喷雾。42%丁·?乳油,播种后3天内施药,每亩用100~150毫升对水30~50公斤地表喷雾。施药后,保持田间湿润,但无积水,效果才好。以上方法对稗草防除效果较好,且能兼除千金子。而异丙隆配方的除草剂遇水或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强,会出现死苗现象,应慎重选用。苗后茎叶处理:对于封闭除草效果不好或没有来得及封闭的直播稻田,茎叶处理是一个补充。可于稗草2~3叶期进行第二次防除。2.5%五氟磺草胺油悬乳剂(稻杰),每亩用40~60毫升,对水30公斤(15公斤水中加5克有机硅)喷雾;亩用35%二氯·苄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50克,对水30~50公斤(15公斤水中加5克有机硅)均匀喷雾。分蘖期补除:若由于前期除草效果不好,田间杂草发生严重时,可于旱稻5~7叶期施药补除。此时稗草较大(4~5叶期),可用10%农美利悬乳剂(双草醚)每亩30毫升,加5克有机硅,对水15公斤喷雾。以上三种方法,施药后保持田面湿润,药后48~72小时,若有降雨,并田间浅层积水,不必排出;若无降雨,有条件的可人工给水,保持3~5厘米水层3~5天,效果更佳。如田间有莎草和阔叶杂草,可选用苯达松等制剂,按可混性操作,一并防除。方法是,在旱稻分蘖末期(不能再晚),用25%苯达松150毫升,加20%二甲四氯150克,对水30公斤(15公斤加有机硅5克)茎叶喷雾。

  总之,旱稻田以稗草为主的杂草防治,应遵循“科学用药,早防早治”的原则,针对旱稻的栽培方式,看准草相,选准药剂,严格药剂使用剂量、施药适期、使用技术,采用芽前封闭、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掌控墒情,搞好田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防除效果。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