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旱抗旱技术

浏览次数:388
    水稻大田期防旱抗旱对策对受旱的稻田,宜采用节水灌溉方法。 

  首先,要满足移栽后的缓苗水,之后应先湿润灌溉,田面不留水层,待水量充足后再采取浅水灌溉;其次,要满足孕穗水,因为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对干旱最为敏感,此期如受旱会引起大量颖花败育,从而减少总颖花数和花粉粒发育不全,使其抽穗后不能受精而成为空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抓紧中耕、及时追肥。天旱时,如田面尚未完全干涸,就要抓紧中耕除草。这样既有利于根系发育,减少蒸发,增强水稻的耐旱力,又可防止田里的杂草争夺水分及养料。另外,高温干旱也影响水稻的吸肥能力,致使水稻生育受抑制,因此应结合中耕灌水,抓紧追施氮肥及复合肥。如苗数不足,灌水后叶片转色不明显,叶色仍偏黄,应增加用肥量,后期应施好穗粒肥。灌水较晚的地块,应先施恢复生长肥,再重施粒肥,以减少颖花退化,促进灌浆结实。 

  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防旱剂,可减少水分蒸发率70%~80%.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青草或稻草等均匀铺在稻行间,既可以减少蒸发,又可以供给稻苗一定养分,以利生长。 

  加强病虫防治。受旱水稻的生育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生育滞后,抵抗力弱,因此应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60%~70%. 

  “薄、浅、湿、晒”灌溉技术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是根据水稻移栽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这种灌溉技术简明,也易于理解掌握,是节水灌溉的好方法。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