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田种植 » 水稻种植技术 » 晚稻稻瘿蚊防治 正文

晚稻稻瘿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15
  稻瘿蚊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1年发生7~8代,以7~10月晚稻秧田及本田分蘖期发生最重。

  一、危害特征。

  稻瘿蚊以幼虫潜入水稻叶鞘内侧,蛀入生长点吸食汁液,生长点受刺激后形成“大肚秧”,心叶停止生长,叶鞘愈合并生长成管状,即“标葱”,对产量影响较大。稻瘿蚊以幼虫在田边、沟边的杂草上越冬,每年4月份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多栖息在近水面的稻丛基部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阴凉环境,在高温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很容易死亡。稻瘿蚊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雨高温天气有利于稻瘿蚊的大发生。

  二、防治方法。

  防治稻瘿蚊,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铲除田边、沟边的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在发生期间用药剂防治,秧田在秧苗一叶一针期、本田在抛秧或移栽后5~7天,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200~250毫升,拌沙或尿素撒施,撒施时尽量做到均匀。乐斯本除对稻瘿蚊有出色的防效外,还能兼治同期发生的三化螟等其它害虫,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