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不同方式栽培技术综述

浏览次数:380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2.播种。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容重。播种量过大的麦田,发生倒伏的危险性也增大,并影响籽粒的饱满度。

    3.肥水管理

    (1)施肥时期和数量。软质小麦施氮时期以基肥为主,酌情追施少量苗肥和返青肥,不施拔节肥和孕穗肥,避免在后期喷施含氮的叶面肥。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氮比例,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籽粒饱满度。

    (2)灌溉和排水。抽穗至成熟期间,降水、灌溉和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大,土壤水分过多,容易淋浇小麦根部的硝酸盐,使氮供应不足,引起根系早衰,影响光合作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土壤水分不足时,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一般随灌水量增大,灌水次数增多和浇水时间的推迟,产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

    4.病害防治。重点防治锈病、纹枯病、白粉病。

    二、旱作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轮作倒茬与整地。其轮作倒茬方式是四年四收,小麦→小麦→小麦→豆类、油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20厘米,以充分接纳降水。秋季耙耱合墒,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秋播前平整疏松,墒情良好,以利出苗。

    (2)施足底肥。底肥要充足,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2000千克,纯氮8.0千克,五氧二磷6千克~10千克,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有利培育壮苗。

    (3)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选用耐旱、耐瘠、高产、丰产、优质品种,如甘肃中部地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中旱恫0、苏引10号等;甘肃陇东旱塬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6、陇鉴127等。播前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晒种。药剂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0.5千克,加水15千克~20千克,拌麦种250千克。拌后堆闷12~24小时,或用种衣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甘肃陇东旱塬海拔1600米~1800米地区每年8月下旬播种为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海拔1700米~2100米地区以9月下旬至秋分前后播种为宜。

    (2)播种密度。667平方米播量30万~36万粒。

    (3)播种方式。有耧条播、机播、两行畜力机播等,其中机械条播和两行畜力机播最好。

    3.田间管理。越冬期和早春期的苗期管理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在返青期至起身期,松土保墒2次以上。根据地力,结合降水,667平方米追施氮肥5千克~8千克。中期管理重点是调节水肥、保健壮秆大穗。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蚜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用40%乐果乳油按0.1%~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667平方米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5千克~1千克,对水50千克喷雾。及时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防止病虫及灾害天气。

    三、盐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1.灌足底墒水,以水压碱。小麦在0.25%盐分下能正常出苗,0.3%则影响出苗。因此,盐碱地采用适墒播种,具有压碱和抓全苗双重意义。播前灌水90~100立方米/667平方米,如采取“水打滚”种植形式,应在播后3~5天内灌蒙头水抓全苗,但要在第2次水后及时疏松表土,防止返盐。

    2.适时早播,适时增加播种量。盐碱地比一般土壤温度低0.5~1℃,小麦分蘖较少。为了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和有效积温,播种期要比一般地早播5~7天,盐碱地出苗率低,播种量也要比一般地增加10%~20%。

    3.选用耐盐品种。选用耐盐品种,是盐碱地冬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冬麦区,适宜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可选用石冬7号和新冬26号,它们有耐盐碱、早熟高产的特点。

    4.生长期压碱。盐碱地冬麦,从出苗到第2年返青,一直处于土壤返盐高峰期,常受盐害而死苗,故应适时灌好越冬水和开春第1水。冬灌要比其他地提前5~7天灌完,灌后松土。土壤墒情好、地下水位高的地块,采用耙地送土的办法,保墒、增温、防盐碱。开春第1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对待。灌水过早,地温低、影响麦苗生长;灌水过晚,死苗多产量低,应掌握在春季死苗高峰之前灌水。盐碱较轻、墒情好,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耙地松土,保墒增温防碱,第1水可推迟。头水要用小水灌,严禁大水漫灌。

    5.勤耙地、深耙地。既可松土保墒,又可抑盐增温,对防止死苗有重要作用。耙地2次可减少死苗10%~20%。耙地时间,一是10月份,二是早春顶凌耙和返青耙。

    6.增施磷肥。盐碱地地温低,微生物活动减弱,常表现缺磷,增施磷肥则可以显著增产。应采用重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三料磷肥15千克~20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7千克。

    7.种植绿肥。在当前有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种植绿肥是解决脱盐问题的重要途径。据试验,翻压1茬绿肥,耕层含盐量减少27%,连续3年土壤含盐量可减少86%。

    四、引黄灌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灌水方便、前茬作物能适时收割、地力较好、盐碱较轻的旱茬地。

    (2)灌水。播前灌好“白露”水。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5天内灌水增墒。

    (3)整地。播前整好地,耕深20厘米以上,做到田面平整、土块细碎、上虚下实。

    (4)品种选择。以“9186”、“9428”、“923”、京411为主。必须使用籽粒饱满、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率不超过13%的良种。

    (5)基肥。播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2000千克或无机复合肥50千克,碳铵50千克,普磷 35千克~50千克。

    2.播种技术

    (1)播种规格。采用宽窄行,即宽行17厘米、窄行8厘米,或匀行行距12厘米;套种12行、20行和24行任选;对进行间套种玉米、蔬菜等其他作物的可在播种时预留套种带。

    (2)播期。宜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最早不早于9月15日,最迟不迟于10月20日。

    (3)播量。每667平方米17千克~21千克,667平方米保基本苗32万~35万。

    (4)播种深度。宜为5~7厘米。播种时每667平方米带二铵10千克~15千克(也可基施)。

    3.田间管理

    (1)灌足冬水。冬麦越冬前及时灌足冬水,对漏水严重的田块可再次补灌。严禁冰层盖苗。

    (2)镇压提墒。冬春季镇压,在12月下旬及次年2月上旬进行。对土层裂缝要填土弥合,以防跑墒;返青前后进行1~2次镇压提墒。

    (3)追肥。在返青期土壤表层化冻时,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拔节前结合灌水667平方米追尿素7千克~9千克;基、种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6∶4。

    (4)灌水。及早灌拔节水(4月上旬前),适时灌好抽穗水和麦黄水。

    (5)防治病虫草害。冬麦返青早,对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丛矮病、黄矮病、蚜虫等,根据病虫测报及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及时除草。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