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玉米小斑病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319
     抓好抗病良种推广。根据不同海拔区域选择较为抗病的品种(组合),可参照县种子管理站的玉米种子安排意见,即,    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主推保玉7号,搭配推广海禾1、海禾2号、雅玉2号、雅玉10号、保21―838、长城799等品种,做好保22-2、海禾97-4号、登海3号、普丰208等良种的示范。海拔1500-1700米区域,主推广保玉7号,扩大推广海禾1、海禾2号、德玉6号、保21-838、长城799、普丰208、北玉2号等品种。海拔1450米以下区域,冬早玉米以推广中单2号为主,扩大推广保玉7号、雅玉2号、雅玉10号。正季玉米推广海禾1号、三北6号、昭阳4号、德玉6号、北玉2号、农大3138等品种。 

    加强小斑病监测。县植保站按高、中、低海拔各设一个玉米小斑病测报点,各乡镇农业中心(农科站)结合实际,建立玉米小斑病测报网点,开展玉米小斑病系统调查点,研究我县玉米小斑病消长规律,为指导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保健栽培控病。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控制或减轻发病。适时早播。力争三月下旬、四月上中旬播种,当一次性降雨达40毫米左右立即抢墒播种,有条件的地快采取抗旱播种(今年近期雨水调匀不需要抗旱播种),利用5―6月充足的光热条件,达到蹲苗、壮苗目的,为高产打下扎实基础。优化布局,合理密植。实施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目前主推的品种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规格为宽行1米,窄行0.3―0.4米,株距0.2―0.24米,每亩3500―4000株;或等行单株种植,规格为行距1米,株距0.2―0.22米,每亩3000――3400株。平衡施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等促控措施,达到氮、磷、钾、微肥配合施。提倡试用玉米专用复合肥,或底肥厩肥每亩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20―30公斤、钾肥5公斤、锌肥1公斤;第一次追苗肥(5叶期)尿素10公斤,结合除草浅中耕浅培土,第二次追肥(大喇叭口期)尿素2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5公斤,进行深中耕深培土。





人工防治。控制菌源。降低越冬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病株残体,采取作燃料或高温沤肥处理,并结合深翻土壤,可有效控制菌源和减轻小斑病危害。摘除底叶。第一次摘除底叶结合浅中耕进行,实行先摘底叶→追肥→浅中耕浅培土的操作程序,当玉米小斑病发病株率达70%,病叶率20%(即单株下部2―3叶发病)左右时,摘除下部病叶可以减少病菌田间重复侵染,减轻发病;第二次摘除底叶仍按摘底叶→追肥→深中耕深培土(注意深留含穗位叶在内的以下4个叶片)的顺序进行,摘除的病叶要集中作沤肥处理。





    药剂防治。一是认真抓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切实加强药剂防治减灾工作防治玉米小斑病新农药试验示范工作,不断推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供大面积防治工作需要。二是目前种植的中抗至中感品种,一般要求防治三次。第一次于玉米生长进入5叶期前后,实行第一次人工摘除底叶、追肥、浅中耕浅培土、再施药防治;第二次于大喇叭口期实行第二次人工摘除底叶、二次追肥、深中耕深培土、再施药防治;以后隔7―1 0天吐丝期再防治一次。重病区域视病情灌浆期再补防一次。药剂选用70%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交替使用。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