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治蚜:选好药,加足水

浏览次数:394

        泗洪县陈圩乡读者来电话说,麦田里蚜虫很多,每株有蚜10头以上。由于目前小麦群体大,喷药后在植株下部危害的麦蚜接触不到药剂,每亩用20%氧化乐果加助剂7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好。他问,对小麦下部的蚜虫该怎么防治。近期另有多位读者来电话咨询了类似问题。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的麦蚜优势种为麦长管蚜,其次为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发生数量少。麦长管蚜性喜阳光、耐潮湿,成株期多分布于上部叶片正反面,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禾谷缢管蚜春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麦苗下部叶鞘、叶背、根颈部危害,抽穗后迁移到麦株上部和麦穗上繁殖危害。麦二叉蚜畏光、喜干旱、耐低温,成株期多分布在下部叶片背面危害。小麦一生都会受到麦蚜危害,以穗期(抽穗至乳熟期)为危害盛期。

         据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杨荣明介绍,今年苏北地区麦田蚜虫发生较严重,蚜量比去年同期高,主要是前期气温高、天气偏旱所致。目前苏北小麦刚抽穗,蚜虫还没有完全到穗部危害,仍有大量蚜虫在上部3张功能叶上危害。由于小麦封行后田间群体大,叶片重叠,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用药时一定要加足水量,每亩用水量应在50公斤以上。

          现在防治穗期蚜虫大多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一起施药,每亩用水量在30公斤左右,用水量不足,药液无法喷到麦株下部,在下部危害的麦蚜不能接触到药物,防治效果差。另外,据如皋市植保站宋汝国等人报道,暖冬年份在小麦扬花盛期结合赤霉病防治用药防治蚜虫1次,不能达到全程控蚜的目的,施药后10-15天药效就基本丧失,随后蚜量很快上升,应在小麦灌浆中后期进行第二次防治。在齐穗期百株蚜量超过100头的情况下,应在扬花盛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防治蚜虫,施药后8-12天视田间蚜量再防治一次。

           穗期防治蚜虫要选用速效、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谷物的污染和对天敌的杀伤作用。据杨荣明介绍,从大面积用药情况来看,吡虫啉、抗蚜威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好。啶虫脒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氧化乐果毒性强,在小麦蚜虫防治上不提倡使用这两种药剂。对在小麦植株下部的蚜虫,可以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毫升,拌毒土15公斤熏蒸。

            另据报道,在10%吡虫啉中添加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GE东芝有机硅公司生产),农药雾滴在小麦叶片表面的铺展面积是未添加有机硅的16.5倍,强大的铺展能力可以有效增加农药雾滴在植物叶片的覆盖面积,提高防治效果。用药喷雾防治麦蚜时,可以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如倍湿等,以提高药效。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