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常规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37天。叶色深绿,子叶肾脏形,叶片较大,叶面少蜡粉,长柄叶叶柄较长,越冬匍匐,冬前生长稳健,抽薹较迟,抽薹后发育较快,花较大,花瓣黄色、鲜艳,种皮黑褐色。株型较松散,平均株高166厘米,一次分枝数9.7个,主花序长度6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354个,每角粒数23.35个,千粒重3.55克。菌核病发病率20.05%,病指7.88,病毒病发病率16.01%,病指7.37,低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52%,硫苷含量25.71μmol/克,含油量42.87%。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下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29.85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45%;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9.3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44.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9%。2003-200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62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4.0%。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