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田种植 » 向日葵种植技术 »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 正文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412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嗑食型向日葵籽需求量日益增加。向日葵是一种易管、省工、省事的经济作物。由于田间管理过于粗放,加之连片多年重茬,使得许多病害发生流行并逐年加重,直接造成向日葵产量下降,威胁其生产发展及农民的收益。经几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将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症状及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996年以前向日葵菌核病在我区发生很少,发病率不足1.5%,1998年开始上升到3%左右,1999年达5%,2002年为8%左右,2003年达到20.1%,严重地块达45%。2003年10月份的大雨使向日葵大面积倒伏,加剧了病害的大流行,产量损失30%以上。该病在我区主要表现症状有两种类型,即茎腐型和花腐型。茎腐型在茎秆的各部位都能发生,初期在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约15~20天后大面积的黑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形成扣环后,植株萎蔫死亡或遇风猝倒死亡,此类型症状多见于茎中下部或穗颈处。花(穗)腐型向日葵开花后在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花盘后使组织腐烂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褐色,失去商品和种用价值。

  2.病源及流行规律病原菌是核盘菌科,核盘菌属菌核病菌,黑色。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上发病时菌核较多。菌核可以抵抗不良环境,在-40℃或湿热55℃时经10分钟仍有生活力,水淹状态下仅30天即腐烂死亡。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寄主表面后,发芽成菌丝侵染,使向日葵发病。病原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种子中越冬,菌核病严重地块种子带菌率为10%以上,菌核能混于种子间,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均可带菌。播种后可造成幼苗死亡或幼苗根部及根茎部发病。土壤中的菌核大多分布0~10厘米的土层中,菌核萌发的菌丝直接可从伤口侵入向日葵的根或根茎部位而发病。土壤表层的菌核都可产生子囊盘并释放子囊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到茎叶或花盘,可直接或从伤口侵入。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分泌草酸和一些酶类,如果胶酶、多丰乳糖醛酶促使寄主组织腐烂分解,出现病害症状。

  3.防治技术因2003年向日葵菌核病严重发生和危害,给2004年向日葵的生产带来了很大隐患,主要是增加了种子带菌和土壤中菌核数量和密度,在防治技术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3.1实行轮作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丧失,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能大大减轻发病。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不能与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3.2搞好田园卫生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3.3种子处理从无病区引进或从健康花盘收集种子,经挑选去除夹杂的菌核,播前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用种子量的0.3%~0.5%拌种,防治效果能够达80%以上。

  3.4花期及时喷药当向日葵现蕾开花后,如遇连阴雨天,或本身就是重病连茬地块应及早用药防治,药剂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亦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天1次连喷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