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黄萎病发生及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444
    黄萎病田间表现的症状为:多开始从植株下层叶片显症。初期叶尖或叶缘局部组织膨压失调,青萎,也有发生在叶片中部的组织上,形状不规则,但边缘呈浸润状,黄化,褪绿叶组织迅速扩大,向叶内的脉间组织发展则期显症的组织坏死,变褐干枯,并逐次向叶内发展,最后叶片除主脉及其两侧叶组织勉强仍保持绿黄色外其余组织均变为褐色,焦脆坏死,易破碎,病叶皱缩变形。后期病株的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稍矮化。剖病茎观察,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该病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

    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6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2℃左右,比历年和去年同期偏高1℃;平原区降水量为8毫米左右,比历年同期略偏少,比去年同期偏多1.8倍。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现正值向日葵现蕾期,是黄萎病发生始期,提醒农民朋友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一、叶面喷雾:发病初期,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呆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0%龙克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               
    二、灌根:发病较重的田块,用12.5%治萎灵乳油200倍液灌根,每株病株灌药液100ml。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