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皖棉16

浏览次数:555
    该品种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而成,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产量水平:1996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亩产皮棉96.7公斤,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6.10%;1997年亩产皮棉98 .93公斤,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8.36%;1998年F1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7个区试点平均亩产籽棉234.35公斤,亩产皮棉93.78公斤,分别居各参试品种第二位和第一位,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2.75%和13.92%。1999年F2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籽、皮棉分别为228.04公斤和95.47公斤,为对照泗棉3号的111.88%和108.50%,居参试杂交种第一位;其中霜前籽、皮棉亩产分别为184.04公斤和77.04公斤。霜前花率达80.70%。

  2、纤维品质:2.5%跨长30.93mm,整齐度50.15%,比强度21.35g/tex,马克隆值4.9。

  3、特征特性:出苗快,出苗率、成苗率高,棉苗素质好,果枝节位低,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叶色淡绿、花蕾多而肥大,结铃性强,密度每亩3000株左右条件下,单株成铃19.04个,铃卵圆形,铃较大、多5室,单铃重5.36克,铃壳薄、吐絮畅,籽指10.67 克,衣指7.48克,衣分高,大样衣分平均为40%。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强,喜肥水,耐渍害,耐高温,恢复能力好。纤维外观洁白,有丝光,内在品质优良。

  4、栽培技术措施: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壮苗早发。适当放宽行距,中等肥力密度在2200-2500株/亩。沿江棉区应及时清沟沥水、除草、松土,培土增高畦面,促壮苗早发。适当增肥,特别要重施基肥和花铃肥。化学调控,促进稳长。

  5、适应范围:适宜在我省淮北、江淮、沿江三大棉区的无病区或轻病区种植。

  6、群众对品种的反应:经两年在宿县、阜阳、滁县、安庆等地试验、示范,棉农一致反应较好,认为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出苗快,长势旺,成铃早而集中,吐絮畅,花好拾,售花品级高。早熟性好,深受棉农欢迎。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