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459

  棉花枯萎病菌在不同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寄主植株的影响等外界生态因素作用下,也由于病菌本身的遗传和变异,其致病力不断发生变化,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类型,即生理型或生理小种,因其毒力不同,对不同的棉花品种致病力也不一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982―1984年采用国际统一鉴别寄主,对我国15个主要产棉省的17个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存在3号、7号、8号3个生理小种。7号小种主要分布于沿海到内陆等主要棉区;8号小种主要分布于湖北江汉棉区等。7号和8号小种为我国首次报道。

  棉花枯萎病菌是一种专化性较强的病菌,除侵害棉花外,还侵害秋葵和决明。据西北农学院试验,甘薯、大豆、豌豆、红麻、向日葵、烟草、番茄、辣椒、黄瓜等作物,也能被枯萎病菌侵染,并可传播病害。只有小麦、玉米不受侵染所以,小麦、玉米与棉花倒茬是防治枯萎病的有效措施。又据李长兴研究,苍耳也是枯萎病的寄主,能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的侵染和为害,受气候条件、棉花生育阶段和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1)气候条件棉花苗期土温达到20oC,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oC,进入发病高峰,30oC以上病情受抑制。因此,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土壤湿度大使地温降低,发病较重。

  (2)棉花生育阶段据试验,棉花无论哪个时期播种,都是蕾期发病最重。

  (3)栽培管理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减少苗期病害;前期中耕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可减轻病害;棉田大水漫灌,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利于发病;单施氮肥发病较重,氮、磷、钾混施有利于减轻病害;连作病害重,轮作病害轻,但不能杜绝菌源;据研究,棉田许多杂草是枯萎病的不显症寄主,虽不显症状,但带有病菌,是传病的中间介体,所以杂草多的棉田易发病;施用芽前除草剂不当,根系受损伤,病害重;喷施缩节胺和腐殖酸等生长调节剂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棉花枯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目前,在大田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因此,要立足于用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调动一切手段,营造一个不适合病菌侵染为害而利于棉株健壮生长的环境条件。大量的事例说明:只要棉花从苗期根壮棵壮,病害就轻。所以凡是有利于促根壮棵的措施,也都是防病减病的措施。

  当前,多数棉田有两大因素对预防枯萎病极为不利:一是连年不进行棉田耕翻,二是不施用有机肥和不能平衡施肥。造成棉田耕层过浅,病菌大量聚集在土壤10~15厘米处,根系不能下扎,土壤结构变劣,有机质和钾素严重缺乏。这就为枯萎病发生埋下隐患。一旦气候条件适合,必然会造成枯萎病爆发。

  今春多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苗期病株5种类型均己发现。但在有些会员组长的棉田,进行了20厘米以上的秋耕,秋耕前施入了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这样就给壮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棉苗出土后就根壮棵壮,发病明显轻,或基本上没发病。在喷营养类药剂预防病害的棉田,如已有病苗,应加大药剂浓度,用克黄枯200倍液或鱼蛋白50倍液对病苗进行灌根处理。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