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鸭技术 » 鸭肝炎―流行病学 正文

鸭肝炎―流行病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583
    在自然条件下只发生于鸭,且只引起雏鸭出现症状和死亡,成年鸭即使在病原污染的环境中也不会发病,并且不影响其产蛋率。相反,感染成年种鸭可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免疫保护作用可通过蛋黄传递给后代,获得母源免疫力。据报道,鸡、火鸡、鸽、鹅、雉、珠珍鸡、鹌鹑等禽类不是鸭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自然条件下不引起这些动物发病,但人工感染成功的禽类包括雏火鸡、雏雉、雏鹅、雏珍珠鸡等。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发生感染。在野外和舍饲条件下,本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迅速传播给鸭群中的全部易感雏鸭。无论是在实验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可明显地发生同居感染。本病常因从发病场或有发病史的鸭场购入带毒雏鸭而传入一个新的鸭场中,也可通过外来人员的参观、饲养人员串舍以及污染的用具和车辆等进行传播。  

  本病不会经蛋传播,饲养在感染环境中的种鸭,若将其后代在刚孵出后立即迁到从未饲养过鸭的地方,子代雏鸭不会发病。 
 
  鸭舍中的鼠类(棕色大鼠)可作为Ⅰ型鸭肝炎病毒的贮存宿主,棕色大鼠经口摄入的病毒可在体内存活长达35d,感染后18d~22d可排毒,它对病毒的散播作用不可低估,在该病的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我国台湾学者在鸭肝炎疫区池塘人工养殖的鲤鱼等肠内容物中,证明有多量Ⅰ型鸭肝炎病毒存在,这对鸭肝炎的流行病学有重大意义。  

  Ⅰ型鸭肝炎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而Reuss 发现,直到感染后8周,康复鸭仍可从粪便中排毒。由此可见,粪便在Ⅰ型鸭肝炎病毒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似乎冬春季更易发生。鸭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较大。未施行免疫接种计划的鸭场,发病率可高达 100%,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10%到95%。通常情况下,1周龄以内雏鸭死亡率最高,2~4周龄的雏鸭次之,4~5周龄的中雏鸭死亡率较低,5周龄以上鸭基本不发生死亡。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