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模化猪场兽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当前许多规模化猪场对疫病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水平,仍然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支配,长期以来,养猪生产企业一直把疫病控制看成是兽医的事情,似乎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关系不大,而且过分依赖疫苗药物,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误区。
1.1 忽略了营养和疫病的关系
营养是增加动物免疫功能、维护动物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可视为一种间接的防疫手段,降低或不合理的营养也就是人为降低猪的抗病能力。在一些规模化猪场里,由于业主追求低价位饲料,势必会降低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饲料营养不良是造成猪疾病恶性循环的关键。
1.2 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认识不足
尽管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是猪只致病的基本原因,但没有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往往是造成猪只致病的主要因素。诸如引种不慎带来新的传染病;忽略了养猪过程中环境保护,导致猪场的环境污染,造成切不断的疫源。因猪舍的结构和生产流程不合理,致使一些传染病(如PRDC、PMWS)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控制环境的价值,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认识,仍然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企图用药物控制疾病,最终仍然造成猪只死亡和疫病流行。
1.3 "重治轻防"应该引起注意
吴增坚教授对规模化猪场提出病猪"五不治"(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不治)的原则,可以说是兽医工作的准绳,但目前仍然有许多猪场存在"重治轻防"的观点,把猪场办成病猪的疗养院、残猪的福利院,这是得不偿失的。
1.4 缺乏兽医实验室诊断及疫病监测体系
兽医对猪场疫病知识的了解应该有多个途径,但是最简单可靠的途径是通过对病猪的解剖并结合实验室的诊断而掌握,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但目前实验室诊断除大型猪场外,一般没有实验室,也见到一些猪场的兽医不懂解剖学,辨别不出病变部位及病变特征,因诊断不清给疫病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一些猪场更不注重疫病的监测,所以也更谈不上有什么"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从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疫病发生。
1.5 "土兽医"试探性治疗,"洋兽医"理论结合不上实践
在一些规模化猪场中,有些从业兽医是从一些乡站出来的防疫员,根本就没见过猪场的病,仅凭在农村看过的一些猪病,凭经验去试探性地治疗,还有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只知道书本上的病,真正见到猪病不认识,这二种从业人员往往延误防控时机,引起疫病蔓延,有的误将传染病作为普通病治疗,造成了"康复猪"的假象,引起了疫情扩散。
1.6 兽医人员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药物使用前,不进行敏感药物筛选,小病用高档药、重量级药,造成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有时甚至导致疫病无药可治,有的不按剂量添加药物或添加药物搅拌不均,更有甚者出现加大药物使用剂量来提高治疗效果的错误做法,造成生猪中毒,延误病情。
1.7 猪场消毒不注重实效
不少猪场的人员也在议论:现在的养猪场真是消不完的毒,发不完的病,消毒的效果何在?孰不知,有的兽医工作者并不讲究实效,只是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每天几次在猪舍中带猪消毒,结果造成猪舍湿度过高,在夏天形成闷热的环境,在冬天形成湿冷的环境,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发生。
1.8 兽医基础技能操作失误
正确的注射操作技能,可取得很好的用药效果和疫苗应有的作用。如果在注射疫苗时出现注射部位不正确造成漏液,经常打飞针或注入脂肪等,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1.9 猪场人员管理上的疏忽
有的养猪业主在人员管理上,只考虑用人成本,忽视了人员的素质,致使猪场各项措施和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甚至出现偏差,而引发猪的疾病,这样的猪场即使有能医治百病的"好兽医",如不改变用人观念,恐怕这样的"好兽医"也会无用武之地。
1.10 不该发生的现象
也有一部分猪场,出现两种不该出现的怪现象,其一:当今兽药品牌混杂,竞争激烈,由于一些兽药经销商的游说和各种诱惑,也有一些技术员受利益的驱使,对一些换汤不换药的产品、"外药"及中试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昧着良心做着与职业道德不属的职业,把许多"好药"用尽,猪还照样死亡;其二:有些养猪业主,购买兽药、疫苗贪图便宜,到无资质的兽药店购买不合格的兽药,导致临床用药无效,引发疫病蔓延。
2 应对措施
由于疫病的复杂性及防控工作中的一些误区,致使一些养猪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事实上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关键是要理顺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2.1 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疫病的基础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坚持自繁自养,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继发感染机会。
2.2 营养全面的饲料是最广谱的药品
营养物质的正常供给是猪只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活动所必需的,不全面的营养可导致许多疾病。尽管营养的作用已很清楚,但在规模化猪场中,猪只的日粮无论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不能达到要求,猪场往往凭好的配方来保证质量,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好的配方只能保证理论上的日粮要求,而猪吃的是实实在在的饲料,所以对猪日粮应经常性地进行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的抽检,以确保饲料的卫生标准和营养成分。
2.3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猪场疫病控制的关键
在规模猪场要求使用多种疫(菌)苗预防相应的疫病,因而要根据规模化养猪的特点,按照各种疫(菌)苗的免疫特性,制定合理的预防接种次数、剂量、间隔时间,必须根据本场的情况和各种疫(菌)苗的性能特点制定;猪场要选择具有信誉的厂家生产的疫苗,且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按疫苗的运输和保存要求操作,不能购买和使用无信誉的疫苗,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足量规范操作。
2.4 切实可行的药物保健方案是疫病控制的重要手段
对传染性疾病,应根据本地流行的规律或实验室诊断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添加在不同阶段的猪群中,适时进行预防。对预防性药物应有计划地进行定期轮换使用,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2.5 完善的疫病诊断,疫情监测体系是保障
通过对猪只重要传染病的定期监测,以掌握猪场疫病的动态。同时应对死亡和发病猪只进行准确诊断,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种类,制定为科学防疫对策,提供有效的防疫措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2.6 加强饲养管理,是最有效易行的方法
一是要按照规模化养猪场的设计工艺流程要求,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实施科学调控,强化各阶段的饲养方法,以保证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二是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猪的生长,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
2.7 强化知识更新,以提高兽医人员的诊断水平
兽医技术人员必须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及科研单位举办的学习班,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到场指导工作,以吸收最新知识;加强与猪场同行之间的交流,以互相提高;要经常多阅读各类专业书刊和专业网站上的文章,以便及时取得相关的新知识,提高对猪病的诊疗水平,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兽医防治模式,由应用临床兽医学向预防兽医学和生产兽医学转变,从而才能面对复杂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