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商品蛋鸡在饲养管理上应重视的问题

浏览次数:454
    在蛋鸡生产中,一些养殖户比较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而忽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往往造成产蛋效果不理想。育成期指从育雏结束到开产前的一段时期,一般为7~20周龄。育成期又可分为育成前期(7~12周龄)、育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其特点是:育成前期的生长重点为骨骼、肌肉、非生殖器官和内脏,表现为体重绝对增长较快,生长迅速;育成后期体重仍持续增长,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迅速,体内脂肪沉积能力增强,骨骼生长减慢。育成期在整个蛋鸡的生产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为产蛋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育成鸡具有高的成活率和体格充分发育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体重和性成熟,培育出具备高产潜力的合格鸡群。因此,育成期饲养管理的优劣对蛋鸡的产蛋水平和饲料报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育成期饲养管理差的蛋鸡,即使在产蛋期加强饲养管理,也达不到理想的产蛋效果。在蛋鸡的育成期,养殖户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饲养管理。

    1 控制体重

    育成前期在日粮营养水平低于育雏水平的情况下,要让鸡群增加采食量,提高其耐粗饲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12周龄后,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降低饲料营养水平和限制饲喂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防止过肥而影响产蛋,尤其是18周龄的体重决定了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和产蛋量的高低。育成期的饲料营养水平要低于育雏期和产蛋期,其营养水平为7~12周龄:代谢能11.49MJ/kg,粗蛋白15%;13~18周龄:代谢能11.28MJ/kg,粗蛋白13%,要适当加大饲料中麦麸、米糠的比例。平养鸡可在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饲料,占日粮用量的25%左右。在饲喂上要减少喂料次数,可把全天的饲料量在早晨1次喂给,吃完为止;也可将1周的饲料总用量分6天喂给,停喂1天。育成鸡每天喂料量的多少要根据鸡的体重发育情况来定,每周称重1次,抽样比例万只鸡群为1%,小群为5%~10%,但不能少于50只。计算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后确定增减下周的饲喂量。

    2 骨架发育的测定

    在掌握体重的过程中,从4周龄开始,每2周测量1次骨架发育,观察是否与体重发育一致。一般是测量胫部(即由足掌至踝关节的部位)的长度,至少应有90%的鸡胫部长度为标准长度,长短不超过标准值的5%。

    3 合理光照

    光照通过对生殖激素的控制而影响鸡的性腺发育。育成鸡的生殖系统如过早发育,将影响其体重、骨骼、内脏的均衡发育,出现提前开产、产蛋量减少等现象。因此,要给鸡群合理的光照,控制鸡群在适宜的日龄达到性成熟。养殖户要根据密闭式鸡舍或开放式鸡舍的不同来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密闭式鸡舍一般采用渐减的光照制度,以每天8~9小时的光照为宜;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秋季育雏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光照制度基本相符;春季处于日照逐渐增加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的光照时间正好相反,要想法进行人工控制。总之,在育成期的中后期光照时间不能延长,强度不能增加。育成期的光照以自然光照为主,每天维持在8小时,不超过11小时。冬季光照时间不够可适当延长开灯时间。要注意的是育成期的光照时间与产蛋期的光照时间要协调一致。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后,如鸡群体重达到标准,要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刺激产蛋,使光照时间有一个从短到长的过程,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这样有利于鸡群达到产蛋高峰。反之,则达不到产蛋高峰期,在产蛋后半期易导致部分鸡换羽或停产。

    4 适宜的环境

    育成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注意防寒降暑和通风换气,排除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保证新鲜空气的充足供应;保持适当密度;同时要做好育成鸡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时清粪,清洗消毒料桶(槽)、饮水器,带鸡消毒;并要注意环境的安静,避免鸡群受到惊扰产生应激反应。

    5 断喙

    规模养殖的蛋鸡要断喙。第一次断喙时间以7~10日龄为宜,断喙时要用断喙器进行,注意断喙长度,避免出血。第一次断喙效果不佳的鸡只,如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要进行补充断喙、修喙。

    6 疫病预防

    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搞好免疫接种。育成期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雨季节要做好球虫病的预防。春、秋两季进行驱虫,主要是驱除线虫、绦虫等。在开产前要进行一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三联苗的免疫和驱虫。

    7 均匀度的控制

    均匀度指鸡群内体重在平均体重的10%范围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良好的鸡群在育成末期均匀度应达到85%以上。较高的均匀度才能保证鸡群开产的一致性和持续稳定的高产蛋率,要获得较高的均匀度,在管理中要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饲养密度:过高的饲养密度是造成个体间大小差异的根本原因。适宜的的饲养密度因蛋鸡品种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在7~18周龄时的饲养密度平养为6~10只/平方米,笼养为280~380平方厘米/只;19~20周龄转入产蛋鸡舍后,平养为4~6只/平方米,笼养为380~450平方厘米/只。(2)均匀采食:在限制饲养的基础上要有足够的采食位置,投料时速度要快,使全群鸡能同时吃到饲料。(3)分群管理:结合定期称重将鸡群按大小、强弱分群。用不同的饲养水平和饲养方式,体重达标的鸡要按标准给料;体重小的鸡要增加采食空间和饮水空间,刺激其采食,让其尽快生长,以提高整体的均匀度。(4)淘汰与选留:重点淘汰畸形、病弱鸡和发育不良的鸡,选留优良个体。

    8 适时转群

    在开产前2~3周(一般在18周龄)将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最好在夜间或天亮前有微光时进行,以避免骚乱和减少鸡群初产应激;饲养员在捉鸡时动作要轻,避免骨折和损伤发育中的生殖器官;在转群前、中、后3天要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缓解应激。

    9 饲料的更换

    18周龄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这时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以适应鸡体重的增加、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对钙的需求。可从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料,同时在料中额外添加1倍量多种维生素。换料要逐渐进行,过渡饲喂。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方法,让鸡自由采食。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