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控制
1.1 场地选择:以不占用耕地为首要原则,同时应具备地势高燥、开阔、整齐;周围1.000m内无其他禽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1000m以上,距离河流500m以上;有利于卫生防疫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有与肉鹅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草地或牧草种植地。
1.2 布局安排:鹅舍周围应设置隔离墙、网或开挖防疫沟;鹅舍应按一定方向排列成行列式建设,其长轴要与夏季主风向垂直;鹅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净道(运送饲料等)与污道(运送粪便等)严格分开,不得交叉。
2 饲养方式
可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确定,以下建议供参考。
2.1 垫料饲养:选择适宜的垫料,可用切短的玉米秸、破碎的稻壳和麦秸等,要求松软干燥、吸水性强。垫料厚度一般在4-5em为好,压紧压实。
2.2 高床平养:床高70-80cm,可用竹片、木片竖排(可增加抗压强度),育雏期缝隙间隔1-1.5cm,中后期2―2.5cm。
2.3 笼养: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清洗、消毒方便,长时间可以使用,可进行尝试。自行选择铁条、硬度较高的铁丝焊接,成本可以降低一些。食槽、水槽要深一点,随鹅体型增大及时调整高度。由于笼养时青饲料不易投喂,因此在选用时先要做好效益测算工作。
3 饲料供给
最好使用配合饲料,饲粮以玉米、碎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主,并加喂一些豆粕等蛋白质饲料。推荐营养参考标准为:1-20日龄代谢能11.70MJ/kg,粗蛋白质20%,粗纤维5%;21―40日龄代谢能11.29MJ/kg,粗蛋白质16%,粗纤维7%;41-70日龄代谢能11.91MJ/kg,粗蛋白质18%,粗纤维4.5%。青精饲料供应比例,早期(1-20日龄)以1:1为宜;中期(21-40日龄)以1:1.5为宜;后期(41~70日龄)以1:2―1:2.5为宜。因为实行笼养或高床平养,易得软脚病,因此应补充足量的钙、磷,钙磷比可掌握在1:0.7左右。
4 管理要点
4.1 实行“三分开”:分栏饲养,以每栏25-30只为宜;公母分开饲养;强弱分开饲养。
4.2 控制光照:减少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
4.3 限制运动:压缩活动范围。
4.4 减少应激:同一批肉鹅,饲养场地、饲养管理人员应相对固定,控制外来人员参观和减少噪声。
5 卫生消毒
雏鹅进舍前,应彻底打扫与清洗圈舍、水食槽等用品,用氢氧化钠进行场地消毒或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每天应清洗水槽。鹅的饲养过程中,可实行带鹅消毒。在消毒前先打扫舍内卫生,以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省药物的用量。选用广谱、高效而又毒性低、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百毒杀等,连鹅群带饲养场地一起消毒。一般一周2―3次,夏季、疾病多发期或热应激时,应每天消毒1次。
6 其他
鹅有爱清洁的习惯,应减少灰尘、粉尘的污染。
注意鹅的驱虫工作,尽管是人工喂草,但还是应制定驱虫程序、驱虫方案,选用高效、安全、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实施驱虫。
根据鹅群饲养规模,配套建设沼气发酵池对粪便进行处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