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鸭技术 » 鹅的鸭瘟防治 正文

鹅的鸭瘟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69
  鹅的鸭瘟是由鸭疱疹病毒Ⅰ型引起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鹅的鸭瘟呈世界性分市,常呈周期性流行,死亡率高。患鹅的临床症状特征是体温升高(稽留热)、呼吸困难、肿头,流泪、软脚、下痢;主要病理变化是消化道出血、坏死、肝脏出血、坏死等。

  一、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中成鹅。近年来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最早的发病日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病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本病的死亡率高,并常与霍乱、禽流感、禽Ⅰ型副黏病毒病合并感染。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3~4天,病鹅眼结膜充血、出血、水肿,流泪,泪水染湿眼周围的羽毛,两脚发软,拉黄绿色稀粪,体温可升高至43.5℃,呼吸团难。部分病鹅表现为头部和下颌部水肿。病理变化是皮下组织炎性水肿,呈冻胶样浸润;口腔、食道、泄殖腔黏膜坏死,黏膜形成黄绿色或褐色假膜(强行将假膜刮落后,该部位黏膜呈现出血溃疡灶);肝脏表面有坏死灶及出血,坏死灶灰白色,大小、形状不一,出血发生在坏死灶中央或周边,有的坏死灶全部被出血染红;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坏死或溃疡,尤其是肠道的淋巴集合组织可能形成“纽扣状”坏死灶,该病灶往往穿透黏膜下层和肌层,达到浆膜下层,使肠管外观可见3~4个暗红色病灶;此外,心脏、肌肉、脂肪等均可能出血;母鹅还可见卵泡充血、出血、萎缩、变形、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三、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肿头、流泪、软脚)、病理变化(消化道黏膜出血、坏死、溃疡,肝脏坏死、出血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注意与霍乱、禽流感作鉴别,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四、防治

  严禁从疫区引进鹅苗、种蛋和蛋、肉等产品,加强栏舍、运动场、饲养用具等的清洁消毒。定期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鹅的参考免疫程序如下。

  首免:15~20日龄,10头份/只(肌注)。

  二免:30~35日龄,15头份/只(肌注)。

  三免:产蛋前,20~25头份/只(肌注)。以后可每年接种2~3次,发病时可紧急接种20~25头份/只。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