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杂症:鸭感光过敏症

浏览次数:404
  鸭感光过敏症是由于鸭采食光过敏物质的饲料,鸭体某部位对一定波长的阳光照射敏感所产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无毛部位的上喙、脚蹼出现水泡和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病鸭常因上喙变形,采食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不同种类和日龄的家畜和家禽均可发生感光过敏。就家禽而言,临床上主要见于白羽肉鸭(樱桃谷鸭、北京鸭),尤其是3~8周龄的幼鸭较为多见,危害也最大。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均曾发生过本病。

  1.病因  鸭多因采食如灰灰菜,野胡萝卜、大阿米草、多年生黑麦草等含有光敏原性的植物引起致病,北京地区发病鸭群与采食含有大软骨草草籽的进口麦渣有关。有关资料表明,用大软骨草草籽饲喂奶牛、鹅、鸡、火鸡等均可引起感光过敏反应。

  2.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正常,后期体温偏高。主要表现为精神、食欲不振,眼角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喙失去原来的光泽和颜色,局部发红,形成红斑,1~2天内发展成黄豆至蚕豆大的水泡,水泡液呈半透明淡黄色并混有纤维素样物,脚蹼同时也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结痂,几天后,上喙也形成棕黄色结痂。大约经过10天左右,喙和脚蹼上的结痂脱落变成棕黄色或暗红色,鸭上喙缩短变形,严重者向上扭转,舌尖部外露,发生坏死,并影响采食。

  3.病理变化  主要见于上喙和脚蹼上的弥漫性炎症,结痂坏死以及变色或变形。有时可见舌尖部坏死,肝脏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十二指肠呈卡他性炎症。

  4.防治措施  鸭群发病后,应立即停止放牧,避光饲养,或停喂含光敏原性植物的饲料。病鸭对症治疗,患部用龙胆紫或碘甘油涂擦,同时合理调配饲料营养物质,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体的抗病力。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