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鸭传染性鼻炎

浏览次数:439
  鸭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在生长发育鸭群和产蛋鸭群均可发生,可造成鸭只生长停滞、淘汰率增加以及产蛋显著下降,而且还会诱发其它各种疾病,甚至会因消瘦、衰弱而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樱桃谷蛋种鸭发生鸭传染性鼻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07年10月2日,刘某饲养的5000只蛋鸭于20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后,鸭群淘汰率明显增加,鸭产蛋率明显下降,且发病鸭连续不断,发病率达65%,病程2周左右。经采取防治措施后,95%痊愈。

  二、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一般秋末和冬季可发生流行,特别是到了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慢性病鸭和康复后的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鸭易感性增强。育成鸭、产蛋鸭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鸭,对产蛋期的鸭带来的损害最大,育成期得病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三、传染性鼻炎流行的原因

  1.鸭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鸭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他禽病如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鸭群混养也常导致本病的暴发。

  2.与疫苗接种有关。(1)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传鼻病原分I型、Ⅱ型、Ⅲ型,不同血清型间,不能或很少产生交叉保护,同组的细菌亚型可有部分交叉保护。(2)免疫时抗原量不够,造成保护力不足。(3)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应激大,头脸肿胀,抬不起头,吃料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四、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鸭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 音,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鸭产蛋量下降,公鸭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鸭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鸭睾丸萎缩。

  六、诊断

  涂片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且呈多形性存在,偶尔呈纤丝状,菌体周围有夹膜;细菌分离培养可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毫米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带有彩虹,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细菌仍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存在,有些呈丝状;卫星现象明显;生化特性。该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吲哚试验、尿素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动物试验。将细菌培养物经窦内途径接种3只健康易感鸭,48小时后发现接种鸭出现流鼻液、面部水肿等典型鼻炎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传染性鼻炎。

  七、防治方法

  (一)药物治疗

  1.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4天。

  2.链霉素,每只鸭肌肉注射100~20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

  3.土霉素,按0.2%比例混入饲料内,连喂3~4天。

  4.在治疗的同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二)预防方法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管理程序。康复的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引种时要注意种鸭场有无传染性鼻炎(IC)病史,不购买IC康复种鸭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鸭。提倡全进全出,这是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对患过IC的鸭场,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将鸭舍空闲1~2周,然后再饲养鸭群。

  3.发现病鸭要严格隔离治疗,并对鸭舍、地面、用具以0.3%过氧乙酸消毒。

  4.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鸭群过分拥挤、鸭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IC混合发生时,将导致IC病症加重、病程延长。

  八、小结

  育成鸭感染传染性鼻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死亡率上升。产蛋鸭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鸭群感染传鼻后1~2周内,产蛋量稍有下降,并很快恢复正常;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鸭群感染传鼻,产蛋量可下降70%。 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李长梅 梁红册

  附:鉴别诊断

  1.传染性鼻炎。病鸭脸部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禽流感。脸部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成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4.油苗注射不当。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趾爪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及嗉囊的粘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6.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鸭在鸭群中传播较慢,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