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痢疾的辨证施治

浏览次数:351
    山羊痢疾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是温热或毒邪积于肠胃,粪便如胶冻状,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染,并伴有里急后重和腹痛的症状。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病程、粪色,以及患畜腹痛不安、频频努责、泻下不爽的特点,按中医辨证施治均获良效。

    1 病因病机

    暑热炎天,疫毒、温热蕴积于胃肠,或采食了发霉变质的草料、不洁饮水,使热毒内生,以致传导功能失常,气血郁阻,化为脓血造成本病。

    温热、毒邪阻滞肠道,气机不畅,腹痛不安,积滞不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邪阻肠中,与气血相搏,化为脓血则下痢亦白。若温盛于热则邪在气分,白多红少;热盛于温,邪在血分,红多白少;热邪深重,内陷心包,下痢纯红,为急性暴痢。因误治失治或饲喂不当,迁延日久,长期不愈,其热邪内郁,多伤阴血,温蕴不化多伤脾胃阳气,阴阳两伤转为慢性久痢。

    2 辨证施治

    “无积不成痢,后重则宜下”。可见痢本积滞,治宜行积宣通,但还须辨明虚实寒热,予以论治。

    3 病 例

    3.1 热实痢 田坝村湾头组王某喂养1只无角白母羊,3岁,体重35kg,于2005年6月12日发病。主诉:已喂土霉素等药物2日无效,6月14日前来求医。证见:地圈饲养,病羊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食欲减退,不时努责弓腰,翘尾伸颈,泻痢时急暴而下;粪便如稀粥,脓血间杂,血多脓少;口色红绛,津多而粘。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白芍8g,黄连5g,黄芩6g,大黄8g,槟榔5g,当归4g,防风4g,木香5g,银花4g,炒槐花3g,甘草3g,煎服2剂。6月18日复诊,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努责和翘尾动作消失,粪稀带血少许,再喂服上药2剂。23日回访痊愈。

    3.2 毒疫痢 平场村上厂组路某饲养波尔本杂母羊1只,2.5岁,体重42kg,2004年7月6日发病,于7月8日求医。主诉:发病突然,气喘,下血,经村兽医治疗2日无效。证见:耳耷眼闭,体温40.3℃,不时踢腹,下痢努责,缩肛,便全血,口色红,舌苔厚腻。属热毒壅盛,血为热迫,是下痢难治之一,证病急危,非重药不能治愈。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8g,阿胶10g,银花10g,白芍12g,白头翁8g,白术10g,当归5g,甘草4g,给药4剂。16日追访痊愈。

    3.3 虚寒痢 苏羊村苏羊组陶某饲喂四川金堂黑山羊(种公羊)1只,3岁,体重87kg,2003年7月21日发病。主诉:水泥地板饲养,拉稀2日。证见:时有空嚼,拱背呆立,粪便稀薄,带有白色粘液和少量硬粪块,口色稍红,津液滑利。诊为脾胃虚寒,肠有温热,宜温润脾寒,分化肠热。方药用连理汤加减:炒黄连10g,党参12g,白术8g,白芍10g,木香6g,防风6g,山楂10g,甘草6g,煎服2剂,痊愈。

    3.4 伤阴痢本镇红军村13组席某喂养本地白山羊(母羊),3.5岁,体重32kg,2004年7月9日发病,24日求医。问诊得知:患羊下痢赤白,日见不愈。就诊证见:精神倦怠,体瘦拱背,粪下量少难出,回头看腹,口鼻气冷,舌红津少,泻痢经久不愈,有渴欲但少饮。舌红是为伤阴,近时又下白色粘胨,口鼻气冷,是元气乏虚,非攻法所宜,可“塞因塞用”。方用黄芩汤加减:黄芩6g,黄连6g,当归5g,白术7g,甘姜10g,乌梅6g,陈皮5g,豆蔻5g,山药10g,甘草4g,药服2剂,痊愈。

    4 小结

    4.1 家畜痢疾常用槟榔、大黄等下坠之品,是通因通用之法,有“血行则脓血自愈,气调则后重自除”之意,若有缠绵不愈,用清、通、调、补、涩之法实为妥当。

    4.2 急性暴痢,多属实证,虽都下痢赤白,与高热神昏、红多白少或纯血的毒疫痢和温热痢相区别,但治法大抵用“清、通、调”为主。“清”就是清热解毒,是治疗急性暴痢之法;“通”是指排除肠道的积滞,可凑消除里急后重之故,即“通因通用”;“调”是指调理气机,有舒肝、胃的作用。

    4.3 慢性久痢,多属虚证,有虚寒和伤阴之别。前者有口不渴,津滑利的虚寒证;后者既有口渴舌红,又有粪下白色粘胨,口鼻气冷的伤阴元气虚损证。当以“补、涩”为主。“补”是病畜体弱,气阴欲绝或脾胃气虚者宜用补法,即“虚则补之”;“涩”指久痢而虚,下痢无度,宜收敛固涩,如见虚中夹实证,可用清肠化温之药。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