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是仔猪阶段极易出现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对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借鉴。
一、引发仔猪腹泻的因素
1.自身因素。消化能力不佳。新生仔猪胃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哺乳期内可以依靠母乳中丰富的营养进行生长。但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仔猪体内胃酸分泌量不足,消化酶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一些未消化完全的蛋白饲料在小肠中发酵,扰乱了小肠正常菌群比例,致病性大肠杆菌迅速生长,进而使小肠黏膜受到不良刺激,出现腹泻症状。免疫系统不成熟。多数哺乳动物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依靠母乳获取主动免疫。断乳后主动免疫获取途径被切断,加之断乳也是一种应激,这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发育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仔猪体内抗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力弱,而猪舍中许多温床环境并不理想,多种致病菌便会乘虚而入,造成断奶仔猪出现腹泻。
2.环境因素舍内温差过大。仔猪脂肪层很薄,不足以抵抗较大的外界温差变化。当猪舍中的温度变化超过10℃时,便会引起仔猪消化系统障碍。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温差范围中,温度变化每超过10℃,仔猪发生腹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30%左右。饲料配比不科学。猪作为杂食性动物,尽管能够消化一定量的纤维,但仔猪消化器官缺乏足量的能够消化纤维素的酶类,因此纤维类饲料在仔猪肠道内不仅不会充分得到消化,还将造成仔猪胃肠黏膜损伤,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腹泻。致病菌的威胁。消化道类疾病多是由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导致的。在猪场中,一旦缺乏科学的消毒流程,就会出现多种致病菌的潜在威胁。其中最常见的菌体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这在当下猪场腹泻病例中都经常出现,仔猪一旦感染此类致病微生物,很难进行治疗。
二、预防措施
1.科学接种疫苗。仔猪在断奶后无法从母体获取主动免疫,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大打折扣。此时致病菌极易侵袭仔猪,为了有效降低该状况的发生,驻场兽医要根据场内历史发病情况对其进行免疫接种操作。一般来说,三价苗(轮状病毒弱毒苗、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对怀孕母猪可以采取跟胎免疫,在产前一个月和半个月时分别接种一次。
2.合理处理饲料。随着动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下饲料生产技术越来越符合营养条件。由于适量的粗纤维可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完善,因此在喂食粗纤维之前,可以对其进行膨化处理,从而提高饲料的口感和消化效率。这对预防仔猪腹泻、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环境控制。从以上病因分析中可知,猪舍温度环境的变化与仔猪腹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持猪舍温度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及时通风、科学消毒,将会有效降低仔猪患病风险。
三、治疗手段
1.消炎。由于猪场中致病微生物复杂多样,因此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尽量保证其广谱性。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药物进行治疗。
2.补液。仔猪腹泻后,体内代谢水平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为尽可能降低病猪的死亡率,要及时采取补液手段,稳定仔猪体液水平,之后可以给患病仔猪饮用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能量合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和抗菌药物),提高仔猪自身抗病力。
3.肠胃保健。此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仔猪治疗后期。仔猪体内抗体水平得到提升,前期抗生素药物起到治疗作用,此时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健康猪粪便或益生素类药物,促使肠道微生物菌群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