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赏鱼——孔雀鱼

浏览次数:1

孔雀鱼又名彩虹鱼、百万鱼、凤尾鱼,属花鳉科,卵胎生,原产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因为它娇小玲珑、彩色斑斓,而且繁殖力强,易饲养,所以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第一观赏鱼”。

一、形态特征

孔雀鱼体形娇小,其身上的图案五彩缤纷,有的形如字母,称外文孔雀;有的像蛇纹,称蛇皮孔雀;有的似豹皮,称豹尾孔雀,等等。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背鳍较长,尾鳍宽而长,约占全长的1/2以上,尾柄长度大于尾柄高度,其身体及背鳍、尾鳍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虎皮色及杂色等。尾鳍和体腹上有蓝红色圆斑,其周围有淡色花纹,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此得名。雌鱼身体较粗壮,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体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颜色较雄鱼逊色得多,多为单一银灰色,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但没有雄鱼的鲜艳,雌鱼的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而体长约为雄鱼的2倍。孔雀鱼身体后部侧扁,尾巴形状多样而又艳丽漂亮,根据其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圆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尖尾、长尾、齿尾、大尾等品种。各品种之间相互杂交又产生了纷繁多样的后代,所以孔雀鱼尽管品种繁多,但很难找到两尾完全相同的孔雀鱼来,这也正是孔雀鱼的魅力所在。

二、繁殖方法

孔雀鱼繁殖能力很强,不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全年均可繁殖。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直接产小鱼,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性成熟的雄孔雀鱼的生殖器呈尖形的交换器。雌鱼性成熟的标志是臀鳍上前方的腹部有一块黑色胎斑,胎斑颜色越黑,表明离临产期越近。

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pH值7.2-7.4。缸内最好栽上一些水草,然后按1:4的比例配置雄雌亲鱼。亲鱼发情时,雄鱼会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换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雌鱼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表明雌鱼即将产崽,可将其捞出,放入另一水族箱内产崽。产完后要立即将雌鱼捞出,或者用塑料薄膜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上口设法固定在水面上,下口浸入水中,将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的小孔进入漏斗外水体。一尾雌鱼每次可产10-80尾仔鱼,一年内多次产崽,两次产崽相隔时间大致1个月左右。所以繁殖周期很短,数量相当大,故有“百万鱼”之称。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三、仔鱼饲养。仔鱼一出世就能自由游泳觅食,这时可以人工喂食。喂食的饵料有多种,丰年虫、磨成碎屑的薄片饲料、蛋黄浆都是小鱼的适口饲料。不管哪种饵料,都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喂食完毕,要及时清除剩饵,最好能换去一部分水。一般仔鱼在出生3-4周后即可分辨雌雄,在此之前,要以高蛋白质饵料为主要食物,2个月后,饵料就要荤素搭配好,以防营养不均衡,影响亲鱼的发育。(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方春林)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