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鹅剑带绦虫病

浏览次数:19

剑带绦虫病是寄生于鹅小肠内的常见寄生虫病,常引起鹅感染发病,尤其对幼鹅危害特别严重,可造成大批死亡。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10月。症状成年鹅感染剑带绦虫后,一般症状较轻,幼鹅感染后可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首先出现消化机能障碍,腹泻,排稀白色粪便,内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发病后期,鹅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常离群独居,不愿走动,严重感染的常出现神经症状,走路摇晃,运动失调,失去平衡,向后坐倒、仰卧或突然倒向一侧不能起立。发病后1~5天,病鹅常出现死亡。预防不同日龄的鹅应分开饲养,对青年鹅、成年鹅群应实施定期驱虫,一年至少驱虫2次,通常在春、秋季,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病原的扩散。治疗常用吡喹酮按鹅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按鹅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服用。为确保疗效,上述药品最好逐只投服。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