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选种。选留眼大有神、举止活泼、叫声响亮、毛色光亮、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清洁、被抓有力的雏鹅;淘汰歪头、瞎眼、腹大、血脐等雏鹅。
二、控温保湿。第一周龄内的鹅舍温度应控制在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降到20℃左右。温度偏低时,雏鹅挤成一堆,叫声低长;温度偏高时,雏鹅张口呼吸,叫声短促,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鹅舍湿度应保持在20-60%之间,可以通过通风、透光、换垫料来调节湿度。
三、开水开食。雏鹅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就可先开水后开食,在25℃的水中加入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这样有利于清理胃肠、刺激食欲、排出粪便、吸收营养。饮水30分钟后即可开食,把新鲜的青料切成细丝状,拌以浸泡过的含水分较少的碎米或碎玉米,以2:1比例混合,撒在塑料纸上,诱其采食。首次喂食不宜过饱,开始每天喂4-5次;3周龄时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喂2次;到了4周龄,日食比例可适当调整,应在饲料中加入1.5%骨粉、2.5%贝壳粉和0.3%食盐。同时,可配喂一些饼粕、麸皮、米糠等,减少每天的饲喂次数,雏鹅的饲喂量应控制在八成饱左右。
四、合理运动。开食后每隔1小时左右就要驱赶雏鹅活动1次,在夜间或冷天更要注意驱赶其活动,这样可以调节体温、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
五、适时放牧。开始放牧的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确定,气温较高时,一般在出壳后1周龄即可放牧,气温较低时,一般在出壳后2周龄可以放牧。开始放牧时应注意:⑴“放水”后才可以放牧,路程要近,时间要短,以后逐渐延长,晚放早收。⑵最好选在无风的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免引起雏鹅下痢。⑶首次放牧应先饲喂半饱后放牧,对于4周龄以上的成年鹅,可以整天放牧,放牧后可适当补料。
六、环境卫生。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圈舍要勤打扫、勤消毒,定期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份的消毒剂消毒,注意饲料、饮水的新鲜无污染。同时,要创造安全的环境条件,使鹅群不受惊扰。
七、加强管理。平时要留心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弱鹅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找病因,有针对性地选用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严禁畜禽混养,防止病菌相互传播。根据雏鹅的大小、体质强弱做好分群工作,使鹅群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以每群60-80只为宜。
八、防疫治病。雏鹅出壳后应注射抗小鹅病血清,每只0.5-1毫升;2周龄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每只0.3-0.5毫升;2-5周龄首次注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每只0.5毫升;首免后3周应再加强接种1次,每只1.5毫升;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定期投药防病。(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夏建农卞华邹卫东)